外国润滑油品牌占了国内润滑油市场的利润份额有多少?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11-5 18: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国内车用润滑油市场群雄争霸,洋品牌独领风骚。约4000家国内润滑油企业竟然不敌美孚、壳牌、嘉德士等少数几个洋品牌,虽然占据了80%的市场整体份额,但却只分得了20%的利润。 从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润滑油市场后,一些知名洋品牌纷至沓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润滑油关税从9%降至6%,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润滑油品牌都通过结盟跨国汽车厂商进入了国内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内轿车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去年,国内汽车销售尤其是私人轿车消费呈现“井喷”之势,今年1月到7月的汽车销售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这直接刺激了车用润滑油市场的扩容,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年消耗量近400万吨。 我国庞大的润滑油市场令国内外相关企业垂涎不已,特别高端用油虽然只占到整个车用油市场的30%,但利润却大大超过了中低档产品的利润总额。目前,美孚、壳牌、嘉德士、BP等知名洋品牌占据了国内高端油市场份额的78%,拿走了整个车用润滑油市场80%的利润;而长城、昆仑、统一等一大批国产油品虽然在市场整体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拥有80%以上的份额,却仅仅分得五分之一的利润。 据专家测算,未来国内车用高端润滑油市场潜力巨大。今后3年至5年间,车用高端润滑油每年将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高端润滑油将占整个车用润滑油市场份额的50%左右。专家指出,国产润滑油更服中国“水土” 从汽车界传来消息,国外一些知名企业沿用欧美标准生产的润滑油,在国内投入使用时有些“水土不服”,不是堵塞油孔,就是导致汽油泄漏。专家指出,由于国内车况、路况和大气环境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国产润滑油往往更服中国“水土”。据中国石油润滑油研究院付兴国博士介绍,在国外,一般轿车行驶两三年就被淘汰了,而国内用车至少要开上七八年,车况较差,这就要求所用润滑油配方准确,才能够形成油封不漏气。国内经常堵车,车辆总是开开停停,如果润滑油没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和抗磨性能,不仅会造成车辆严重磨损,还容易生成积碳并进入曲轴箱形成油泥。另外,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也对车用润滑油的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润滑油的粘度不合适,很容易生成油泥沉积物。 付兴国指出,国外一些高级车用润滑油质量优异,但沿用的是欧美标准,研发时所针对的车况、路况和气候环境与国内差别较大,因而很难适应国内一些汽车发动机的使用要求。相比之下,国内一些老牌石油化工企业长期面向国内客户从事产品研发,对国内的车况和行车环境有着深入研究,解决起此类问题来得心应手。这些本土化产品尽管价格低廉,却往往具有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优势。 比如,经过本土化开发的一些润滑油产品具有低挥发的性能,在夏季或炎热地带,可以有效减少润滑油的消耗量;一些产品具有优秀的冷起动性能,在北方寒冷地区低温下,能使润滑油顺利地流到发动机部件上,减少冷起动时燃料油的消耗,降低发动机部件的启动磨损;一些产品含磷量低,避免了对大气的污染。 付兴国说,目前,国内一些知名润滑油品牌,如长城、统一、昆仑、飞天、七星、海牌、大庆等,质量并不亚于洋油,不仅达到国际润滑油级别分类中的主流级别SJ级,而且还针对中国的车况、路况、大气环境特别设计开发了一些新产品,在耐磨、抗氧化等多项指标上明显优于洋品牌。目前,洋品牌仍然占据着国内车用润滑油市场约80%的利润,但经过多年发展,国产润滑油已具备后来居上的条件,特别是在适应中国国情方面具备了“专用性”的优势。国内润滑油企业在充分考虑了国内气候、路况、车况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纷纷针对道路拥堵、车况较差、气候变化频繁等特殊情况,开发出具有不同功效的润滑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