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什么经书可以让内心平静下来做作业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8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个道士你可以看看佛教的《心经》,道教的《清静经》也可以听听佛教、道教的音乐,都有作用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 南无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予他人行。"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净宗八祖 莲池大师)《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南无阿弥陀佛。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参考资料:http://www.amtb.tw/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诵读宣讲空性的经典,如《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经律论三藏与戒定慧三学的关系是:经藏增上定学,律藏增上戒学,论藏增上慧学,所以不管你读诵什么经,都可以增加你的定性的,主要是要专心经常读诵。如果要明白佛经中的道理,就要去看论藏,以我们凡夫的智慧去缘佛陀的智慧(佛经)是很难的,所以需要高僧大德对佛经的解释作为理解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借口而已。没用的。就像我以前说:看什么课外书可以心里平静,安心写作业。可以暗示自己,等我做完作业,可以奖励我一下。(比如做自己想做的事,或买想买的东西。)当然,也是一个借口。就看怎么理解了。我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我是认识到事情地 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努力去做。你觉得呢?!《心经》——驱魔之理听说玄奘大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经过八百里沙滩,每每遇到魔障,念什么经都没用,就是用诵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驱散魔扰的。我常常在思索,《心经》何以有如此大的驱魔之力呢?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其中二十二年讲般若,几乎占了一半的时间,般若就是大智慧,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的,破“我法”两执的。就一个看破放下,教了二十二年,看来这个事情不容易。而二十二年的般若教学,就是600卷《大般若经》,把它浓缩起来,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再提练,就是260个字的《心经》,《心经》之所以叫心经,是因为它是《大般若经》的心脏,是精华中的精华。魔从何而来?就是从自心变现出来的,就算有外魔来障碍你,也是要通过内魔才能起作用的,当你的心中一法不立的时候,外魔就失去了攻击的目标。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修行人他的能力已进入了天道,有一天,有两个牛头马面的小鬼来找他,说他的阳寿已到,要带他去见阎王。这个修行人觉得奇怪,我已经不归阎王管了,怎么阎王还要派来小鬼呢?原来这个修行人已经放下了很多,可就是他家的一只宝瓶他非常喜欢,不能放下。他终于悟到了这一点,于是拿起宝瓶把它摔碎了,牛头马面失去了目标,再也找不到他了。《心经》的特点是什么呢?“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平时眼对色(物质)产生了眼识;耳闻声产生了耳识;鼻嗅香产生了鼻识;舌尝味产生了舌识;身体接触外界就产生了身识,思想分别各种法,就产生了意识。而我们把这一切的一切执为实有的,牢牢的坚固执着。而外魔要来扰乱你,就是因为你把刹那生灭的幻相当作是真实的,或者显一个样子,或者出一种声音,来恐吓你。现在《心经》指导我们要用大智慧来“照”,照而能见,见一切法皆无自性,刹那生灭,当体即空,知能得的自心不可得,所得的外物更无归属,此时此刻,外魔便失去作用,自然消失。《心经》的空义难能可贵,空不是无,空是说它的变幻莫测的状态,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体,如果这个身体是真实的,他应该不老、不病、不死,可他现在要老、要病、要死,可见这个身体不是我,我只是使用了身体,而不能主宰身体。《心经》一口气说了一连串的无,“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把一切执着全部打破,外魔自然无从下手了。就象现在有许多骗子,就是利用你的贪心来行骗的,如果你没有贪心,骗术自然失败,是一样的道理。《心经》用空和无来告诉我们什么是虚妄的,同时我们也悟到了,内魔和外魔也是虚妄的,是幻有的,不是真实的,因为你执着这个虚妄,于是魔就再加一个虚妄给你。所以驱魔是我们暂且一用的,象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他就不用驱魔了,本来无魔,何用驱它。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命运里,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如果我们一个妄念也不起,自然离开了命运的轨迹,离开了命运的掌控。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的般若教育,就是帮助“学生”离开妄念,可见治妄心不容易。《心经》是无上的成佛之法,驱魔只是附带之用,不过现在对我们来说,我们可能还需要,借助《心经》的大威神力来驱散心内心外的种种魔障,祈愿佛陀的正法融进我们的心田。(不妥处请指正)一起来吧:“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物质空前丰富的今天,我们没有因此活得轻松,相反,我们比以往更累。当我们面对一桌丰盛菜肴时,味觉已完全被它们麻痹;当我们面对灯火辉煌的街道时,视觉已完全被它们扰乱……我们可以通过静坐、诵经、拜佛来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再去学习,效果必定更好。若是通过礼佛静坐开了智慧,对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建议阅读很多人都熟悉的《心经》。《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以大智慧到达彼岸。这一经题,也向我们阐述了受持《心经》的功德:一是开发般若智慧,二是证得宇宙人生的真实,三是解脱生命中的烦恼。具体内容,济群法师在《心经的人生智慧》一书中有详细解说。但不是说,完全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佛菩萨,那样就流于迷信了。祈求佛菩萨帮忙当然可以,不过关键还要自己用功。参考资料:济群法师-学佛释疑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点轻音乐吧,夜深人静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谈不上,其实谁都一样,有专心的时候,有没耐心的时候。首先找到病的根源,为什么平静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0 08: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