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229和铯137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0-1-30 1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种放射性的四价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内(例如独居石和钍石),通常与稀土金属连系在一起,主要作为质量数为232的同位素,半衰期为1.39×10 10 年,放射出α粒子而形成新钍1 [thorium]——元素符号Th元素名称:钍元素原子量:232.0元素类型:金属、稀土金属原子序数:90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9.9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9.2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03氧化态:Main Th+4 Other Th+2, Th+3 元素符号:Th元素中文名称:钍元素英文名称:Thorium相对原子质量:232.0核内质子数:90核外电子数:90核电核数:90电离能 (kJ /mol) M - M+ 587 M+ - M2+ 1110 M2+ - M3+ 1978 M3+ - M4+ 2780 质子质量:1.5057E-25质子相对质量:90.63所属周期:7所属族数:IIIB摩尔质量:180氢化物:氧化物:ThO2最高价氧化物:ThO2密度:11.72熔点:1750.0沸点:4790.0外围电子排布:6d2 7s2核外电子排布:2,8,18,32,18,10,2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晶胞参数:a = 508.42 pm b = 508.42 pm c = 508.42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颜色和状态:灰色金属原子半径:常见化合价+4发现人:贝采里乌斯发现时间和地点:1828 瑞典元素来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内(例如独居石和钍石),通常与稀土金属连系在一起,主要作为质量数为232的同位素,半衰期为1.39?010年,放射出α粒子而形成新钍1元素用途:经过中子轰击,可得铀233,因此它是潜在的核燃料。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其他化合物:扩展介绍: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灰色,质地柔发现人:贝齐利乌斯(J.J.Berzelius) 发现年代:1828年发现过程:1828年由贝齐利乌斯(J.J.Berzelius)发现的。元素描述:密度11.7克/立方厘米。熔点约1750℃,沸点约4000℃。在1400℃以下原子排列成面心立方晶体;当加热达到此温度时,便改为体心立方晶体。银白色金属,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渐变为灰色。质较软,可锻造。不溶于稀酸和氢氟酸,但溶于发烟的盐酸、硫酸和王水中。硝酸能使钍纯化。苛性碱对它无作用。高温时可与卤素、硫、氮作用。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约为1.4×1010年。所有钍盐都显示出+4价。在化学性质上与锆、铪相似。元素来源:在地球上的储量几乎同铅一样丰富;主要的矿石是独居石、磷铈钍矿。金属钍可用钙还原二氧化钍[1],或用四氯化钍在氯化钠和氯化钾的熔融混合物中电解而制得。元素用途:用来制造合金,提高金属强度;和煤气灯的白热纱罩。钍在核反应中可以转化为原子燃料铀-233;所储藏的能量,比铀、煤、石油和其他燃料总和还要多许多,是一种极有前途的能源。元素辅助资料:1815年,贝齐里乌斯从事分析瑞典法龙(Fahlum)地方出产的一种矿石,发现一种新金属氧化物和锆的氧化物很相似。他用古代北欧雷神Thor命名这一新金属为throine(钍),给出它的拉丁名称 thorium和元素符号Th。由于贝齐里乌斯是当时化学界的权威,所以化学家们都承认了它。可是,贝齐里乌斯在10年后发表文章说,那个称为thorine的新金属不是新的,含它的矿石只是钇的磷酸盐。他自己撤销了对钍的发现。到1828年,贝齐里乌斯分析了另一种矿石,是由挪威南部勒峰(L?v?n)岛上所产的黑色花岗石中找到的,发现其中有一种当时未知的元素,仍用thorine命名它。现在明确,这种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钍ThSiO4。因此钍是先被命名后被发现的。钍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锕系,列入稀土元素族中。钍的氧化物和其他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一样,很难还原,虽然贝齐里乌斯曾利用金属钾和氟化钍钾作用,获得不纯的金属钍。K2ThF6 + 4K → 6KF + Th只要后来用电解的方法才获得较纯的钍。元素符号: Th 英文名: Thorium 中文名: 钍 相对原子质量: 0 常见化合价: +4 电负性: 0 外围电子排布: 6d2 7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32,18,10,2 同位素及放射线: Th-226[30.6m] Th-227[18.72d] Th-228[1.91y] Th-229[7340y] Th-230[75400y] Th-231[1.06d] Th-232(放 α[14000000000y]) Th-233[22.3m] Th-234[24.1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0 KJ·mol-1 第二电离能: 0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11.72 g/cm3 单质熔点: 1750.0 ℃ 单质沸点: 4790.0 ℃ 原子半径: 0 埃 离子半径: 1.05(+4) 埃 共价半径: 0 埃 常见化合物: 发现人: 贝采里乌斯 时间: 1828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得名于古代北欧神话中雷神托尔的名字“Thor”。 元素描述: 沉重的灰色放射性金属,柔软而富有延展性。 元素来源: 见于独居石和钍石等各种矿物中。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高强度合金与紫外线光电管。钍还是制造高级透镜的常用原料。用中子轰击钍可以得到一种核燃料--铀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30 1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一下,你是高几的?我清澈芝兰只是初三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建议你上网搜搜他们的资料,努力找还是可以找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