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可得念佛三昧,其现相及效用奚似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7-12-6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念佛三昧,乃是指念佛而得感应道交,而心境合一。后答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得心一境性,而答语却不够全面准确。禅定有七种:(一)三摩呬多(梵sama^hita ),译为等引。 (二)三摩地(梵sama^dhi ),译为等持,音译为三昧。(三)三摩钵底(梵sama^patti ),译为等至。(四)驮那演那(梵dhya^na ),又称禅那,略称禅。译为静虑。(五)质多翳迦阿羯罗多(梵cittaika^grata^ ),译为心一境性。(六)奢摩他(梵s/amatha ),译为止。(七)现法乐住(梵dr!s!t!a -dharma-sukha-viha^ra ),又称现法乐行。 “三昧”与“心一境性”皆指“定”而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6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三昧】 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一)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二)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大智度论卷七亦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 诸家所说此类三昧之相状、功能等虽皆通称念佛三昧,然诸佛有三世、十方之异,并有法、报、应三身之别,故‘念’于观、称等有种种不同。据昙鸾之略论安乐净土义、道绰之安乐集等所说,专注且相续不断地念‘念佛三昧’之相状或佛之神力, 念佛之智慧、毫相、相好等,念其本愿,称名等,总称为念佛三昧。 念佛之本意在忆念、追想,由内在之思忆表现于外者即为称念,称念配合深入之观想,于醒、梦、定等之际,皆念念不离佛,此亦称般舟三昧。又于文殊般若经,以专精修念佛一行,称为一行三昧。于华首经,以专修念佛之相好,称为一相三昧。参考资料:佛学大词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6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你心。何必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