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的评论性文章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12-17 15: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汉相争的成与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千古流传的一首绝句。前一段时间读《史记》当读完《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后,心中不由思绪万千,在沉思中似乎对项羽的失败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楚汉相争中我认为项羽虽是一个输家,却并非输得一败涂地,他只是输了天下,可没有输掉英雄之名,大概这便是后人尊崇他的原因所在吧!  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的某些方面真不敢让人恭维,比如说他的残暴。当初项羽攻下咸阳城的时候不但屠城并杀了秦王子缨,还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其实,从历史的背景来深入分析,项羽的残暴并不完全是因自己人性中的暴虐所至,他也是在发泄天下黎民百姓的苦怨之气。都以为秦始皇阖六国之后,天下就可太平黎民百姓就可过上安定的生活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修阿房宫、修长城等灭绝言论、劳民伤财的社会现象,当时,读书人不敢去碰《诗》、《书》等百家学说,天下百姓身陷水深火热之中。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天下有识之士都纷纷响应,秦朝的灭亡也便成了历史的必然。项羽火烧阿房、咸阳屠城,虽然发泄了自己乃至深受其害的黎民百姓心中之怨,但这种行为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时的冲动之后,渐渐理智了的老百姓一定会对项羽的这种行为进行思考,他们或许可以想到,如果有一天项羽得到了天下,以他的残暴,不定会灭亡了一个暴秦,又产生一个暴楚呢?  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在面对这复杂的社会矛盾时期,能够很好的驾驭自己的个性。他十分渴望得到天下,战伐争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善于动脑子和玩手腕却是他与项羽根本的不同。他攻到了咸阳城外却不入城,等项羽到了,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给他,名义上说自己是如何的深明大义,如何的敬重项羽,实则是他早已了解项羽的性格,知道他进城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不知不觉使项羽陷于不义之中。  性格决定成败。这是后人总结出了的真理,但是在《史记》中已经明确的阐明了这个道理。《史记》的伟大,不仅是记录了历史,更重要的是他对历史人物的刻画是那么的真实自然入木三分。当年秦始皇南游的时,项羽遇到后桀骜不逊的说“彼可取而代之”,但是当刘邦在咸阳街头看到秦始皇时,却喟然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短短两句话就深深的刻画出了两人一个高傲自负,一个却充满抱负却又极为虚荣的鲜明性格。  楚汉相争,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双方的实力对比都是楚强汉弱,但是,为什么最终取胜的是刘邦呢?这与刘邦的老谋深算和对项羽性格的深入了解不无关系。在一次战斗中,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项羽恐吓要杀了刘邦的父亲,刘邦便说,“当年我们结义为兄弟的时候曾经说过,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你如果杀了他烹了分我一盆羹”。这说明了项羽的为人已完全被刘邦所了解,所以,刘邦总是充分的利用项羽性格弱点,在打击项羽的同时一步步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楚汉相争项羽逐渐落下风的时候,当项羽提出了议和,并协商划出了楚河汉界,之后刘邦却又反悔了,在项羽的撤退中刘邦指挥大军跨过河界直逼项羽,最后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造就了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壮结局。乌江亭长曾经劝过项羽,劝他过江后养精蓄锐然后东山再起,但是,他的高傲自负以及极强的自尊心,最终要了他的性命。这与刘邦地个性完全相反,也许正是项羽的这一点,留下了一些所谓的英雄气概从而得到了后人的欣赏和肯定吧!  楚汉相争结束后,刘邦在洛阳南宫大摆酒宴庆功的时候说,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善于用人,这是他对项羽最简单,却有最精辟的评论。具体分析这与项羽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的高傲自负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连被称作为亚父的谋士范增的意见都不去采纳,当年又怎么能容下虽有雄才大略但却还是个无名小卒的韩信呢?英雄需要自信与魄力,但是不能无限制的膨胀下去,这样下去自信就很容易成为自负,项羽的失败就来自于他自信的膨胀,另外,一个人无论是多么的聪慧,多么的勇敢,一己之力毕竟太有限了。在历史的尘埃中,一个人只是一粒沙尘,或许他是一粒金沙可以在阳光下闪光,但一粒金沙的光亮在茫茫宇宙中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善于用人的项羽只能成为历史诗行中的一个惊叹号,却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  读了《史记》中的这段故事后,我并不为项羽的失败而悲哀。项羽的确有其致命的性格弱点,但他至少还可以算作一个忠厚讲信义的人,否则,在鸿门宴上刘邦一定不会逃过那一劫,而后来刘邦的一句“吾父即汝父”,也不会打动项羽的恻隐之心。因此在垓下之围时,当他的一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深深叹息,多年以后,依然能感动后人,他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面对失败的。相反,成就了帝王大业,得到了天下的高祖皇帝刘邦,在他迈向成功的每一段行程中,都是在不惜牺牲人格和道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取得天下后,他还不忘铲除那些今后将要成为危险分子的曾经的功臣,这怎么又能让后人称道呢?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刘邦是以一种失败者的行为,来维护胜利者的尊严。大概也许这就是李清照认为一个英雄就应该像项羽一般“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原因所在吧!参考资料:http://www.xjxian.com/thread-370711-1-1.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