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的出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8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人入胜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 释 胜:优美的境界。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古色古香 发 音 gǔ sè gǔ xiāng 释 义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出 处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余音绕梁 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不落窠臼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雅俗共赏 发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释义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 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 释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出 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 释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出 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 释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生花妙笔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笔走龙蛇 发 音 bǐ zǒu lóng shé 释 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出 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不同凡响 成语发音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成语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发 音 bié jù yī gé 释 义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参考资料:http://www.zdic.net/cy/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凡响 成语发音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成语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发 音 bié jù yī gé 释 义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1.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2.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3.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5.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6.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7.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8.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9.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10.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1.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3.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14.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15.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6.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色古香 发 音 gǔ sè gǔ xiāng 释 义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出 处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余音绕梁 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不落窠臼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雅俗共赏 发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释义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 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 释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出 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 释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出 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 释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生花妙笔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笔走龙蛇 发 音 bǐ zǒu lóng shé 释 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出 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不同凡响 成语发音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成语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发 音 bié jù yī gé 释 义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参考资料:成语词典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走龙蛇 词目 笔走龙蛇 发音 bǐ zǒu lóng shé 释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出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示例 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2.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3.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5.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6.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7.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8.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9.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10.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1.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3.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15.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6.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入胜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 释 胜:优美的境界。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古色古香 发 音 gǔ sè gǔ xiāng 释 义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出 处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古色古香 发 音 gǔ sè gǔ xiāng 释 义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出 处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余音绕梁 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不落窠臼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雅俗共赏 发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释义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 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 释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出 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 释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出 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 释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生花妙笔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笔走龙蛇 发 音 bǐ zǒu lóng shé 释 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出 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不同凡响 成语发音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成语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发 音 bié jù yī gé 释 义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 处 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朋友,你厉害,害我查了好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mf blnf lhfdnhlfkmnh'orkmh'mrokhjmrtkh r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百科”里就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9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教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