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5-8-22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耳道勺

发病时间:不清楚
耳道勺

补充说明:耳道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8-22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环
主治医师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使用注意编辑使用耳勺挖耳朵时有可能因用力把握不好、视线不清等原因伤及耳膜和听小骨。耳道受伤等将导致外耳道炎、耳疖、中耳炎。[2] 5历史考证编辑这种掏耳的工具,起源于何时?根据考古实物推断,不会迟于商代。在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有两枚玉制挖耳勺,耳勺雕成鱼形,口、眼、背、胸、尾,纹饰清晰,十分精美。这位妇好,是殷王武丁的王妃,曾秉钺统兵征伐西方的大将军,而且,还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一位女射手。金质的挖耳勺,曾在江西南昌的一座古墓中发现。墓主人叫高荣,为三国时的东吴人,应出自显宦大族。陪葬的金耳勺,重9克,长24公分(普通挖耳勺10公分左右),从中可看出他身份的特殊。据《清异录》记载,唐代宰相杜宗把“剜耳匙”(耳勺)称为“铁了事”,为精铁打制而成,可见这些大人物也是离不得此物的。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出现一个词语叫“挖耳当招”,意思是见到别人举手挖耳屎,却误以为是招呼自己。这也说明,在明代挖耳勺的使用也是很普遍的。在我的出生地湘潭,至今在一些老牌理发铺里,理发师在给顾客理发之外,还有捶背、挖耳屎的项目。他们使用的是柄较长的银挖耳勺,让顾客侧起头,然后极轻巧地掏挖耳屎,酥酥痒痒,确实是一种享受。人有耳垢,就用手指甲去挖,指甲不成,便用草木棍或挖耳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挖耳垢的专用品———挖耳勺,看上去一种不起眼的日常小用件,考察其史,也是不短呢。有一句成语叫“挖耳当招”,意思是说,见别人举手挖耳,以为是在招呼自己。这条成语见于明代小说《醒世恒言》卷二十八:“那吴衙内记挂着贺,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由此看来,400年前已有“挖耳”一说了;但举手挖耳是否用勺,却不得知。历史文化编辑耳勺多在东亚文化圈使用,或与东亚人的干性耳垢有关。 在中国、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更有以挖耳朵为招牌的服务业。在前13世纪中国商朝的妇好墓里面,即已出土了当时的玉制挖耳勺。此之后时代的塔克西拉文化 、古希腊-古罗马的考古发现中,都有耳勺出土。江西曾出土三国时代东吴人所用的金质耳勺[3] 。此后欧洲也有银质等贵金属制成的耳勺。关于挖耳朵的俗语,有“挖耳当招”一词。出自明朝小说《醒世恒言》,意为把别人挖耳朵当成对自己打招呼。7传统制作工艺现在台湾仍有手工制作耳扒的作坊和工厂。从选竹材、原材料加工,到刀削成型,多靠手工完成。耳扒在另一端绑的鹅毛,也要经筛选去油等工艺。台湾的制品很多销往日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制作者改良部份机械。
2015-08-22 18:30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8-22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董春林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耳道勺,也叫掏耳勺、耳扒子,是一种清除耳屎的工具,也可用于单纯搔痒。多为竹制或金属制,也有塑料、象牙、金银一类贵金属和玉石制品。唐朝宰相杜悰曾谓其为“铁了事”。挖耳勺,又叫耳挖勺,在中国是个常见的物件,无人不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掏挖耳屎的小巧工具。街头巷尾,至今犹有出卖。耳道勺的形制非常简单,细长的柄,柄的一端制出一个小勺。“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说文》)其质地有竹木、象牙、角骨、玉石、铁、铜、银、金,小巧玲珑,可以伸入耳孔内掏挖。手执耳道勺进入耳道,掏出附在耳道上的耳屎。如果在开始时耳道勺就接触到耳壁,有可能把勺外的耳屎反而更推向内耳。应在挖耳勺进入内部后再向外掏。挖耳朵既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委托他人帮忙:被挖耳朵者多躺在挖耳朵者膝盖上。此多可见于亲子、恋人之间。有些耳勺另一端附有鹅毛,可在挖完耳朵后用来清理耳中碎屑。勺型:这也是最常见和传统的类型。勺部长2-5 毫米 。线圈(螺旋)型:由多个小、弯曲的半螺旋线构成。利用螺旋线的间隔刮去耳垢。这种耳勺不适合掏湿性耳垢。圆盘形 :一般是三个圆盘,利用圆盘间的空隙刮取耳屎。发光型:本身为反光材质或附有光源,有助于看清耳道内部。另外,日本有人发明了可视性挖耳勺,可以自己一边看一边挖。
2015-08-22 18:29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