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7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发病时间:不清楚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补充说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葛永海
副主任医师
密山市柳毛乡卫生院
擅长:内科相关疾病,高血压,高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心绞痛,房颤,室上速,心衰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胆管炎,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
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口腔手术后的草绿色链球菌,泌尿道手术和人流分娩后的肠球菌,心脏手术后的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等感染,患者原有基础心脏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一周以上需要考虑本病,血培养可诊断,需要早期,联合,足量抗生素治疗。
2018-02-25 09:16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卫忱
副主任药师
黑龙江省密山市柳毛乡卫生院
擅长:本人拥有国家级正规执业中药师,副主任药师,执业医师,主治医师等资格证书,擅长临床慢性阻塞肺疾病及冠心病和脑梗死及癫痫常见多发病
提问
你好,你咨询的问题应该是有临床疾病的致病菌等,此类疾病应该是一种由于链球菌感染致病的疾病,此类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疾病治疗效果好,还是可以康复。建议,结合你描述的情况看,如果存在有此类疾病,药物治疗保健可能需要遵医嘱。一般选择应用青霉素的较多,平时可能需要注意自身的保健,尤其加强饮食保健。
2018-02-25 09:35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庆欢
主治医师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用药治疗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本病首要的治疗措施。及早明确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早期联合使用足量、有效、杀菌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一般用药原则:①早期用药:除部分病情较轻的亚急性患者病情允许延迟2~4天等待血培养结果选择用药外,其余的急性和亚急性患者特别是在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在患者入院当天连续做3~5次(每次间隔1h)血培养后,根据临床经验选药,立即开始治疗。②足量用药:由于赘生物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很高,其代谢和增殖相对低下,对机体的防御系统有很强抵抗力,而病原微生物隐藏于赘生物的纤维蛋白和血栓中,且赘生物中无血管分布,抗生素很难渗透进去。因此,应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使其血清浓度达到体外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8倍以上,才能保证有足量药物渗入赘生物内,以彻底杀灭深藏于赘生物内的病原微生物。③联合用药:选择2~3种杀菌的抗生素联合应用,不但有协同作用,还可减少耐药性,提高疗效。④静脉用药:静脉注射给药可以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明显优于肌内注射和口服给药。分次静脉注射和快速静脉滴注因其血浆内药物高峰浓度较高且较恒定,可彻底杀灭赘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对患者的生活与活动影响较小,故可优先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前多选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静脉滴注用药。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主要取决于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的种类,原则上是应使病原微生物在两次给药之间不能进行增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2h的抗生素后效应,即在使用以后,即使抗菌活性消失,病原微生物在2h内仍不能增殖。但以上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则没有抗生素后效应,因此,需每4小时给药1次。⑤选用杀菌剂:根据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用杀菌活性较强的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如万古霉素)等进行治疗,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而抑菌性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一般仅用于Q热立克次体、鹦鹉热衣原体、布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⑥长疗程用药:本病治疗疗程要长,一般应在体温降至正常后继续使用4~6周,有迁徙性脓肿、严重栓塞、真菌性心内膜炎和复发等情况时,疗程应适当延长。⑦经验性用药:由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生长缓慢,或患者在血培养检查之前已使用过抗生素,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数天内常常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此时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用药。一般来说,急性病例应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等;对非静脉药瘾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应选用对耐药肠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大剂量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加庆大霉素等治疗,然后再根据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本病应先进行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或治愈半年后,视病情程度再考虑手术治疗。据统计,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单纯内科治疗的病死率高达50.0%~90.0%,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栓塞、肾功能衰竭、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和严重感染等。临床资料表明,早期联合外科治疗可大大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因此,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于有手术指征者,应选择适当时机尽快行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5-09-06 19: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闵真真
主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3.心脏的变化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病原体种类以及瓣膜或内膜损毁程度。常有杂音性质变化或出现新杂音。杂音性质改变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一旦出现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当腱索断裂或瓣叶穿孔时,可出现新的杂音,是导致急性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要原因。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不少见,多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次为房颤和P-R间期延长,4%病例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已成为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2015-09-06 19: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闵文强
主治医师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2.栓塞与血管病变的表现(1)瘀点:于胸、颈、四肢、眼结膜及口腔黏膜,瘀点常成群出现,亦可散在发生,压之不褪色,持续数天后消退,并常反复出现。眼底可有中心为白色的卵圆形出血灶,称为Roth斑。(2)Osler结:位于指(趾)垫,为豌豆大小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3)Janeway:损害于手掌及足底的1~4 mm无痛性出血红斑。以上3项可能由微血管炎或微血栓所致,为非特异性。(4)栓塞:是SIE的重要特征,约30%患者以栓塞为首发症状,多发生于病程后期。脑(约45%)、肾(约50%)、脾(10%~60%)、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肢体动脉、肺动脉等可发生病原体栓子栓塞。产生栓塞为病原体扩散的表现,尚可引起心肌炎、心肌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此外,带病原体栓子也可引起局部血管炎及感染性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可以致命。
2015-09-06 19: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秀鹏
主治医师
海南省安宁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症状体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起病大多缓慢、隐匿,有乏力、食欲不振、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也可因消瘦、顽固性心衰或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求医。SIE的临床表现大致包括以下3个方面:1.全身性感染的表现(1)发热:有80%~88%病例有发热,热型多变,以不规则发热为多见,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不少病例表现为低热,可伴畏寒或多汗。近年来不少病人无发热,可能与早期使用抗生素有关,高龄患者可能与反应性差有关。(2)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进行性贫血,多汗和肌肉酸痛等。(3)杵状指(趾):多在发病1~2个月以后出现,且无发绀,以往约见1/3病例,且作为IE的重要体征之一,但近年来已大大减少。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增大,以往至少有半数病人有脾大,1/4病例有肝大,但近年来肝、脾肿大亦明显减少。
2015-09-06 19: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9-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丽晴
主治医师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院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SIE)常发生于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患者。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二尖瓣脱垂,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后以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增高趋势。
2015-09-06 19: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