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城市化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8-1-5 19: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巴西和智利人均GDP均超过中国南美的经济水平和东南亚差不多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5 19: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加。。我。。私。。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5 19: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30-70年代是拉美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1920年拉美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为22%,1950年达到41.8%。1950-1980年,拉美地区总人口增长了1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4倍。80年代初,拉美已经是城市占主导地位的地区。80年代末,除中美洲的少数国家外,主要拉美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都超过一半。不仅如此,拉美还成为发展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1980年拉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4%,1990年占71.9%,1997年占77.7%。联合国预计,2025年拉美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85%。  拉美的城市化是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实现的。有资料显示,欧洲城市人口比重从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而拉美国家仅用25年。  在拉美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一个(通常是首都)或少数几个城市的现象。例如秘鲁首都利马集中了全国人口的1/3,蒙得维的亚(集中全国人口的52%)、布宜诺斯艾利斯(45%)、墨西哥城(32%)、加拉加斯(26%)、圣地亚哥(44%)、巴拿马城(66%)、拉巴斯(44%)、太子港(56%)、马那瓜(47%)、圣多明各(54%)、亚松森(44%)人口集中的现象也很明显。联合国199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在全球25个“超大城市”中,拉美占5个,其中圣保罗(人口1640万)居世界第2,墨西哥城(1560万)居第4,布宜诺斯艾利斯(1100万)居第12,里约(990万)居16位,利马(750万)居第25位。  ----------------------------------------------------  二、近几年拉美经济形势的特点  目前,拉美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且呈现出8个显著特点。  1.外部因素的积极影响越来越明显。虽然近几年拉美经济形势的好转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释放的活力以及其他一些内部因素,但许多研究表明,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好转对拉美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世界经济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拉美经济前景将进一步看好。当然,为了更好地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拉美国家还必须提高国内投资的使用效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政府管理。  2.经常项目顺差伴随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一方面,拉美的出口贸易在增长;另一方面,许多拉美国家(尤其是中美洲国家)获得了大量侨汇。侨汇收入的增长与贸易顺差结合在一起,使拉美地区的经常项目出现了顺差(2006年的顺差额占GDP的1.5%)。经常项目顺差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存,是多年来拉美经济中少有的现象,是拉美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有利条件。  3.经常项目顺差的出现与贸易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如果用上世纪90年代的贸易条件来计算2005年的对外贸易,那么拉美国家的经常项目不会是顺差,而是2.7%的逆差,整个国际收支也不会是顺差,而是0.7%的逆差。当然,鉴于90年代石油价格大大低于目前的水平,因此对于那些依赖石油进口的中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国家(产油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除外)来说,其贸易条件可能会比目前的好。  4.国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国内需求。最近几年,拉美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率超过了GDP的增长率。2004年,拉美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分别为7.1%和5.9%,2005年分别为5.9%和4.5%。其结果是,2004年~2005年,拉美的国内需求增长了4.2%和5.3%。国内需求的增速不及国民收入的增速这一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拉美的国民储蓄在增长。  但是,拉美的投资率(2005年为21.6%)尚未恢复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计划。而在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拉美国家长期以来投资不足的弊端已十分明显。例如,拉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量居世界第二。由于长期以来能源部门的投资不足,面对最近几年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一些拉美产油国并不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巴西。巴西石油公司因在前几年扩大了投资而得以在2006年大幅度提高其石油产量,从而使巴西基本上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5.债务负担大幅度减轻。与10年前相比,拉美国家的债务占出口收入的比重减少了一半,短期债务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下降了2/3。不仅拉美国家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下降,而且债务的构成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是固定利率债务在债务总额中的比重在上升;二是以本国货币计值的债务在债务总额中的比重在上升。以阿根廷为例,上世纪90年代末,以本国货币比索计值的债务占债务总额的比重仅为10%,2006年则上升到52%;巴西的这一比重则从2002年的54%提高到今年的95%。  6.财政状况在改善。最近几年,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促进了生产,从而增加了税收;另一方面,财政开支的增长幅度不大。其结果是,拉美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财政形势开始好转。  7.在许多国际投资者的心目中,拉美地区的风险在减少。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拉美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而且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也比较乐观;国际收支状况在改善;宏观经济形势在好转;汇率波动的幅度在缩小。  8.左派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政府实施的政策并无二致。最近几年,拉美左派在政治舞台上东山再起,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拉美的左派政府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巴西的卢拉政府、智利的巴切莱特政府和阿根廷的基什内尔政府。这些“中左翼”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重,坚持与美国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二是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政府和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政府。这种类型的政府与“中左翼”政府有着很大的差别,其经济政策以“民众主义”理念为基础,利用国际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的有利时机,实施了不少社会发展项目。此外,在对外经济关系领域,查韦斯和莫拉莱斯高举反美大旗,倡导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因此,有人认为,拉美左派政府之间的差异性,要大于左派政府与右派政府之间的差异性。但是,总的说来,左派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政府实施的政策并无多大区别。  -------------------------------------------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全球化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作为发展中地区,拉美在此大潮中仍将继续显示其经济的脆弱性。  (-)拉美地区贫富差异将进一步拉大。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强劲推进,拉美大部分国家跟不上这种迅猛的变化,许多民族企业不堪竞争而纷纷倒闭,大量廉价、非技术的劳动力长期失业,沦为社会的负担。据美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拉美已是当今世界上贫富最悬殊的地区:最富有的20%的人控制着50%以上的财务而最贫穷的20%的人仅拥有4.5%的财产。在拉美7.4亿人中,有40%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的人处于赤贫状态;看来,社会不公将作为拉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带进21世纪,拉美各国已决心贫家经济与社会同时发展的模式,包括社会内容的“第二代改革”即将提上议事日程。  (二)拉美地区的外债将进一步加重。经济全球化使资本的流动更加自由。90年代,拉美国家虽然进行了经济结构改革,但借债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增无减。在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拉美国家外债总额从4430亿美元增至7493亿美元。同10年前相比,拉美国家偿付的外债利息增加了3倍,2000年将接近1500亿美元,相当于本地区对外贸易总的三分之一。可以预言,今后举借外债仍然是拉美地区外部融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尽管大部分拉美国家都在谈判重新安徘外债的还本付息,但债台高筑难免不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拉美国家仍将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国际上每次发生金融危机,拉美地区都在劫难逃。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的金融风暴和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初巴西的金融动荡,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拉美地区。经济专家认为,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往往使拉美国家三至五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与其他发展中地区相比,拉美地区的金融体系已初具规模地经历了某种考验,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更加迅速和多变,拉美国家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必要的防范、规避机制日益变得刻不容缓。  拉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原材料产地,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影响拉美的经济发展,因此,努力改造生产结构、克服体制运行方面的缺陷、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乃是拉美国家加强国际竞争力,避免再次沦为发达国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的最佳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