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0-2-21 1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下五千年我来说》盘古开天地,女娲泥造人,补破天。有熊诞轩辕。三战炎帝,败刑天,灭蚩尤,复迎炎,同建华夏史。伏羲轩辕与神农,是三皇。少昊颛顼同帝喾,唐尧和虞舜,称五帝。上古洪水浪滔天,没高山,平丘陵,淹平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以“开通疏凿引”,最终水入于东海。尧位禅禹。其子夏启首建国,传十三代十六帝,四百余载属奴制!末君桀残无点墨,骄奢淫逸世人反,终为汤灭。开二朝,都朝歌。陪嫁小奴,伊尹厨精湛,才可做相。奈何纣奔桀道施不仁。西伯欲灭,壮志未酬身先去!太公垂杆在渭渚,愿者是姬昌!武王承父志,挺兵入殷都。姜公辅,兴周八百称西东。春秋乱,吴王寿楚霸湖东,孙武著兵书。夫差与勾践,,争锋数载越终胜,夫差掩容引剑刎,含恨去!三雄瓜晋,战国狼烟四起。秦齐楚燕韩赵魏,诸子百家行其中。魏文侯尊贤士,秦穆公重吏治,齐太公收民心,孙膑装疯败庞涓!相如廉颇,千古将相和。燕昭屈己乐毅出,气吞强齐七十城。田单扼孤城,纵牛焚尾复国土。赵括纸上空谈兵,长平埋骨四十万,邯郸泪满城!是谁说:廉颇老矣,饭能否?六国灭,文字同,嬴政称始皇。焚书坑儒,北方筑长城。弟谋父位假传昭,公子扶苏含冤去。指鹿为马多荒谬,宦官赵高终误国。秦亡楚汉起,狼烟又十年。霸王悲歌无颜归江东,引剑于乌江,空惹后人叹!落草刘邦继,大汉立。匈奴来犯,貂婵出西塞。武帝兴,灭游牧,卫青去病英名扬。今人尤思苏武牧,头可断,国不能背。三朝元老霍光权在握,惹人恨,死非命。王莽新,刘秀起,轻取洛阳复汉室。可怜大汉朝,起起落落数百年,也归尘。独引后人赞:国桓以弱灭,唯汉以强亡!魏蜀吴,多英豪,英雄事迹今人甘折腰!而血雨腥风,争伐近百年,多少寒骨冢,谁人知?瓦落墙断亲者故,血染长江有谁叹?司马家,野心路人皆知。亡魏且吞吴,两晋在江南。后秦符坚,起兵八十万,淝水惨败,草木都是兵。后主携妃投枯井,千古成笑谈。隋杨坚,统中国,分科取士至末清。轼父杀兄,炀随桀纣,王朝东流去。盛唐起,贞观之治是太宗,女子封皇乃则天。玄宗复,励精图治晚昏庸,安史烽火起。长安破,奔走马嵬多仓皇。幸有大将郭子仪,平乱安邦国。而盛朝也衰,徒令诗人空悲叹。五代十国多纷乱,五胡乱中原,汉危亡。幸有冉闵挺身出,屠戮胡兵数百万,血流千里胡散去,可怜英雄事迹无人载!宋祖加皇袍,国富军弱任人欺,两宋风雨中摇。靖康耻,欲雪洗,只叹武穆壮志未能酬,一片赤胆忠心,亡魂风波亭。多少词人悲叹息!奸相秦桧与妻室,千年跪西湖。忽必烈,自北来,占蜀顺江下江南。文丞相,誓不降,留下丹心照汗青。地跨两周蒙帝国,奈何命不长,百年未至复回乡。朱元璋,和尚出身成大明。锦衣卫,东西厂,太监权势强,酷刑世人知。四大名著其有三,小说开盛世。袁崇焕,旷世才,仍死昏帝手。后金起,在北方,虎视中原终兴兵。李自成,入京城,大业终未成。崇祯帝,自溢在后山。吴三桂,开城门,山海雄关若虚无。后金入关改为清,奈何满人目短浅,闭关自守狂自大。海上鸦片狼烟腾,百年耻辱自始起。林康梁谭,多少英雄血满袍,国依弱!孙中山,革命辛亥在武昌,一声枪响封建亡!袁世凯,也称帝,革命果实遭窃取。蔡谔滇起兵,多方人马共讨之。段琪瑞,做总理,卖国条约也敢签。青年奋起是五四!宣统复譬演闹剧!孙先生,在南方,实行三民,建民国,奈何革命未成身先去,多少人叹!国再乱,军伐相混,北伐狼烟起七载。东北易帜,九一八,三省亡,松花江上奏哀歌。古都城,张杨兵谏擒蒋。七月七,倭奴海上来,卢沟桥上明月寒。战北平,拒忻口,守太原,抗日将士血染江山中原红。金陵破沦陷民遭戮,山河碎,炎黄子孙,血染泪,恨满腔!台儿庄,饮敌血,万家岭上歼孤敌,昆仑关里戎装冷似霜,远征缅甸威名扬。湘西雪峰山,军民同心,气吞敌寇二十万。徒悲叹,西南大道,十万军民竟畏三千敌骑似虎狼,尊严全无奔散逃!东夷一朝降,国共谈判难相容,烽火起东北,进而蔓九州。妻离子散家破夫亡,多少手足自相残!蒋中正,徒哀怨,一朝梦醒风云改,残身困孤岛。十月一,盛典庆,百年风雨已流去,拨云见日月!朗朗乾坤,华夏同相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2-21 1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五千年之《康熙帝平定三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ww.Hainan.Edu.cn2002-10-8 0:00:00学生社区 原作者:不详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议。许多大巨认为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就非反不可了。公元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但是,人们都记得很清楚,把清兵请进中原来的是吴三桂;最后杀死永历帝的,还是吴三桂。现在他居然打起恢复明朝的旗号来,还能欺骗谁呢?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二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吴三桂开始打了一些胜仗,后来清兵越来越多,越打越强,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八年战争,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消息,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边境上面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2-21 1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胜利地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康熙帝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著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 (清)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爱新觉罗玄烨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於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於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於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奇案之一。康熙在位期间被臣民称为「康熙盛世」。他安葬在直隶遵化马兰峪,陵号景陵。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编辑本段]家族列表父母父亲顺治皇帝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兄弟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高氏。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子女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2-21 1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
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
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101364.html?si=4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