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关于收养一个小女孩的意大利故事片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8-1-17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影片讲的是一个叫马柳斯卡的乌克兰小女孩被领养到意大利的故事。马柳斯卡由于她的遭遇,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但她在孤儿院有最要好的朋友男孩尤里。劳拉及其丈夫还有父亲萨尔瓦多领养了她,这些功劳还要算是父亲萨尔瓦多,要不是他,小女孩是不会同意的--是他的德行打动了她。萨尔瓦多,虽然主持天气预报时很乐观、开朗,但他遭遇“阴天”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女儿和女婿在一场车祸中全部丧命,留下了一个刚刚领养不久的小姑娘马柳斯卡,胖老头已经失去了女儿、女婿,但他不想再失去外甥女,更不想让外甥女再被送回原来那所孤儿院。根据意大利的法律,萨尔瓦多不符合领养马柳斯卡的条件。虽然他据理力争,并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来帮助他争取,但法庭最终没有同意他的领养申请。不久,马柳斯卡得知自己要被别的家庭收养,或者重新回到孤儿院。为了孩子,萨尔瓦多带马柳斯卡出逃,来到和他们一起收养孩子(就是收养尤力)的瓦雷利亚和皮耶罗家,但萨尔瓦多对他们隐瞒了实际情况。负责国际领养工作的萨拉得知消息后赶来,说服萨尔瓦多遵守法律。马柳斯卡偷听到大人们的谈话,和好朋友尤里一起逃了出去。不久,萨尔瓦多看见一个游乐场的广告上画着一棵,就是他经常给马柳斯卡讲的童话故事中的那种幸福树,并由此找到了两个孩子。令萨尔瓦多欣喜的是,皮耶罗和瓦雷利亚夫妇收养了马柳斯卡,他也到了该地的电视台,继续主持天气预报节目。这部电影叫做《给我讲个故事》,若是愿意交个朋友把~~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呵呵我的QQ:190161273 回答的答案(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17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讲个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17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是《 寻找幸福的起点 》(The Italian)吧?下面是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六岁大的凡亚松赛夫住在孤儿院里,即将被一对意大利夫妇所收养,所以院童们都叫他“小意大利佬”,羡慕他即将在地中海阳光下,大吃巧克力、冰淇淋,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有一天,一个妇人到访,她表示终于有能力带回她的孩子抚养,然而她的小孩早就被外国人领养走了,院长无情地痛斥她、赶走她,只有小凡亚好心地跟这个无助的妇人聊天。就在当天晚上,他听到再也要不回亲生儿子的妇人选择在车站卧轨自杀。当噩耗传到儿童之家,这让小凡亚惊觉到,如果有一天亲生妈妈跑来找他,他却不在,怎么办?眼看到意大利的日子渐渐逼近,等不及亲生母亲来带走他,他决定自己去寻找她的母亲。为了看懂自己的出生和迁徙证明,为了必要时出走寻母,小凡亚努力地学认字、打工攒钱,最后自己搭上火车,展开寻母之旅。尽管沿途被人欺负,还要担心中介孤儿的人口贩子的追逮,小凡亚可说是吃尽苦头,然而他一心一意只想走到朝思暮想的妈妈面前,告诉她:我是 你的小宝贝——小凡亚松赛夫!一句话评论:In Russia, Every Orphan Longs for Adoption. Vanya Has Other Plans...To Find His Mother At All Costs 它是来自异域的,它是鼓舞人心的,它有一个值得敬佩、聪明伶俐的孩子,它描绘了一个远离西纽顿的饱受痛苦与磨难的地方,并且它抓住任何可能将你无法想象的苦痛演绎到淋漓尽致。——《波士顿环球报》结果就是影片半甜半苦,查尔斯·狄更斯也会为之叫好的。——《娱乐周刊》结合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狄更斯式的剧情,安德烈·克拉夫库克的这部最新力作《寻找幸福的起点》,随着剧情的展开始终坚强有力而感动人心。——《好莱坞报道》《寻找幸福的起点》是一部具有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但是在道德上却是含混不清的。——《记事板》杂志有些许神奇的亮光,使得小主人公想逃离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这种非现实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愿望,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以及主人公开始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纽约时报》幕后制作:狄更斯式的银幕孤儿《寻找幸福的起点》是一则来自俄罗斯的黑暗传奇故事,影片从一开始,就立即把观众带入这片富饶的大地,在这个养育了无数生灵的地方到处却是弃儿和痛苦。本片由安德烈·克拉夫库克执导,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取材于安德鲁·罗曼的电影剧本,影片的中心人物是一 个六岁的孤儿凡亚(柯里亚·史比里道诺夫饰),而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孤儿院,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文学巨匠狄更斯笔下的世界。过于拥挤的空间和惨无人道的生活,这是一个绝望逐渐死去的地方,而且每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的时候这种绝望更加强烈。导演克拉夫库克站在孤儿的角度,以同理心看待孤儿。然而与狄更斯《孤星血泪》里的孤儿,或者说“千里寻母”辛苦历程之类的题材相比较而言,本片还是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寻找”,代表积极主动的精神;“幸福”,是更加美好的情感经验,也是一种期许的态度,同 时也预示了光明的未来;“起点”,绝非白忙一场跑回原点,而是找回真爱、启动新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凡是有孩子为主角的电影,通常都能轻易俘获观者的情绪,成为讨好观众的最佳利器。如果再以孤儿千里寻母这样的感人题材来演绎,一定会是最有力的催泪弹和票房的保证。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会发现,《寻找幸福的起点》并不打算以此为卖点来大做文章。在导演的这部长片处女作品中,安德烈·克拉夫库克以机智辛辣的笔调,揭露了在俄国极其严重的非法收养问题。有大量证据现实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危机。《寻找幸福的起点》正是根据新闻里一个俄罗斯小男孩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他是在孤儿院被人遗弃的孩子, 一直想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影片是一个简单而感人的电影,虽然碰触了俄罗斯的经济、社会问题(单亲女性无力抚养小孩、孤儿院里黑幕重重),也揭露了领养制度背后的利益交换,然而这无不建立在最单纯的孺慕之情上,道出爱的渴望与重要。饰演凡亚的小男主角柯里 亚·史比里道诺夫的表演极为生动,天真可爱却又不可思议的精准的紧揪着观众的心。锲而不舍的精神力量勿庸置疑,本片的灵魂人物就是小男孩凡亚松赛夫。他的每一次出场,都能够牢牢揪住观众的视线,感动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剧情随着俄国一个孤儿院里的日常生活展开,真实地再现孤儿院的生活原貌:大孩子照顾小小孩,有些大孩子会欺负小小孩,某些孤儿希望被领养、 能够拥有正常的家庭、有父母疼爱自己。但是,为什么凡亚松赛夫要逃跑呢?即使是被中介孤儿的恐怖霸道女人,及老是被霸道女人糟蹋的司机追捕,凡亚松赛夫仍是坚决地朝目标前进。想找到妈妈是因为他相信:妈妈不是真的要抛弃他,如果他被意大利人收养了,妈妈找 不到他,可怎么办?影片借着孤儿院,所要表现的不只是孤儿的心愿,还有俄国当下的经济环境,影片以被意大利人收养,代表可以过好生活、吃好东西,至少是突显出俄国与意大利的差异。令人激赏的是司机与凡亚松赛夫从追捕的过程里,狼狈又温馨的互动。此外,凡亚松赛夫学习识字以找 到正确的搭车路线及阅读出生证明的精神。这部电影的确让我们见识到一种锲而不舍的力量。 花絮:·电影的英文片名“Italianetz”(The Italian)的意思是“意大利佬”,俄罗斯小男孩凡亚即将被一对意大利夫妇领养,孤儿院的其他人出于嫉妒就给他取了这个绰号。·《寻找幸福的起点》获得第55届柏林国际影展暨第28届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及儿童评审团奖、第13届圣彼得堡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第23届Poznan Ale Kino!青少年观众国际影展首奖、200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影展首奖等众多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