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墓葬形式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5-7-1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aike.baidu.com/view/55435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7-1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墓葬 宋代墓葬与砖雕艺术 合水境内已发现宋代墓葬8座,均系方形墓室八角叠涩覆斗藻井式砖砌建筑,其中固城乡6座,太白镇1座,板桥乡1座。 1984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秦大树,本科生田凯、荆文煌、李海霞,庆阳地区博物馆何翔和合水县文化馆寇正勤组成宋墓测绘工作组,对高台、董家寺3座古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测绘、拓片和拍照。测绘工作结束后,建议对这两处宋墓列级保护。 董家寺M1为方形单室仿木藻井式青砖墓,墓向140°。该墓由竖穴土圹墓道、拱形墓门、正方形墓室和八角形叠涩藻井组成。砌墓青砖6种:长形普通砖为墓室主要用材,花纹雕刻砖,模制,图案有奔鹿、海石榴、莲花、牡丹等;转角砖,转角角度28.5°,用于八角形顶部转角处;方砖,素面,用于铺地和顶部斗四部位;大砖,用于制作斗拱、假门和假窗;小砖,用于斗皿下的第一层。墓道,竖穴土圹式,宽1.5米,长1.23米,深5米,竖穴底部辟通道和长方形土洞,墓室砌于土洞之中。墓门,砖砌券顶洞门式,高129厘米,宽62厘米,深55厘米,方砖铺地,距地面144厘米发券砌顶,楔形砖夹紧,六层丁砌砖封闭。 墓室,正方形,边长240厘米,高127厘米。地面分为三阶:墓道内有一砖铺地面,比墓道高出6厘米;其后又高出6厘米,4块方砖平砌;其后又高出12厘米,平砌方砖,形成棺床。四壁(除墓门外)平砌错缝,转角处竖有仿木半圆形立柱。棺床上平砌5层镶嵌花纹砖一周,丁字砌,后壁设假门、假窗。假门为仿木双扇木门,左扇上雕以半侧身侍女像,倚门而立,掩口含笑,环状髻,花巾绕头一周。假窗由桯、棂组成,隔间坐造。四角距榷床4.9厘米处起叠涩,砍出贴角五层,上承墓室上部八角顶。贴角出层后,四角二分成八角,层层叠涩5厘米。墓顶最下部每面置一斗三升平作斗拱1朵。斗拱上砌 檐枋、方形檐椽各1层。中部菱形牙子两层,最上部3层为方砖砌斗四藻井。 董家寺M2,位于M1之上偏东40米的一村民窑庄东部崖面内。墓型基本与M1相同,但远不如M1 装饰内容丰富。室里无任何装饰。正壁却有券顶的洞式墓室,高宽均在90厘米左右,深167厘米。 董家寺 M1 装饰较为讲究,墓室内下层,镶嵌花纹砖18块,图案有缠枝莲和衔草奔鹿。假门砌有搏柱、上额、门砧和地栿。直棂窗砌有边框、横额、搏柱、立颊、子桯、7棂。斗拱为一斗三升托替木,斗上出耍头,替木两端卷杀,上承抹角形燎檐枋,檐枋置椽头。这种墓型与陇西建炎二年(1128年)砖室的大小、形状一致。亦同大山门彩绘墓记录的数据、形状相同。该墓装饰简单,所用花纹砖具有北宋时期的基本特征,即花朵周围缠枝环绕,大面积的花朵和枝叶繁茂之间主次分明,繁而不乱,明显受到宋瓷图案的影响。假门上无门簪圆钉,表现出较早的形制。仿木建筑砖墓从北宋中期,特别是宋神宗以后,在中原十分流行。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式把头绞项造,逐渐发展到五铺作的复杂斗拱,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可见该墓时代应在北宋中期,即神宗以后到《法式》颁布以前,即崇宁年间所建。 m2无任何装饰,却有1卷顶式洞穴建筑,这种型式要比 m1早,应是神宗以前的墓葬。 高台宋墓较高,位于该村北山之上。该墓保存得十分完整。由竖穴土圹墓道、甬道、券顶式墓门和正方形墓室组成。砌墓砖亦有6种,用途与董家寺M1 相同。墓道长1. 61米,宽1.30米,深6.10米。墓门高127厘米,宽61厘米,深55厘米,方砖铺地。墓室正方形,边长251厘米,高129厘米,到顶通高285厘米。地面铺方砖,基本与墓道呈水平状,无台阶突出。除北壁无假门、假窗外,所有结构与董家寺M1相同。雕砖花纹内容亦为海石榴花、莲花、牡丹和奔鹿,均模制。这种简化的仿木藻井式青砖墓的时代应比 M1稍晚,时代在崇宁年间后期。 大山门发现的政和二年彩绘墓虽已被毁,但笔录记载犹存,为研究提供了资料。该墓坐北向南,北偏西15°,由竖穴土圹墓道、券顶墓门和正方形藻井式墓室组成。墓顶为八角形叠涩方砖斗四结构。墓室内通体彩绘,四壁绘制墓主人“宴请图”、“狩猎图”、“出行图”和“居乐图”。四壁下部亦镶嵌花纹砖一周,内容亦为海石榴花、莲花、牡丹和鹿。室内共有人骨架4具,仰身直肢。出土墓志砖、豆绿瓷壶、豆绿暗花瓷碗和灰陶罐各1件。 墓志砖墨书楷写:“庆阳合水县大虫谷人户赵文/本门男赵千孙赵得财赵小汉勘莹博士高太/政和二年二月十五日了记”。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二年是公元1112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说明大山门彩绘墓比董家寺砖墓、高台砖墓时代均晚。 县博物馆收藏宋代雕刻砖22件,1件是西华池镇古房码头上的嵌砖,21件是盘克出土的墓砖(图四十五)。 镶嵌砖为正方形,边长29厘米,单面剔地起突,浮雕神仙对弈图。古柏之下,二神仙穿着随和,面对面地正在聚精会神地下棋。左下方一青年躬身观阵,足下放着绳斧。相传很久以前,一个青年樵夫到山上砍柴,见二老正在对弈,不由得在旁观阵。这个樵夫自幼爱好下棋,见二老棋艺高超,看得入了神,不觉太阳已经偏西,离落日时间不远,二老起身笑道:“小伙有缘啊!”说罢飘然而去。小伙见二仙已去,便拿着绳斧回家。到了山下,越看越不对劲,往日茅草房变成了大瓦房。他想问问,却找不到一个熟人,正在纳闷,迎面来了一个70来岁的老汉,连忙问自己的家在哪儿?老汉一听,楞在那儿,原来这个老汉就是他的儿子。回到家里,妻子已经白发苍苍,见他回来,放声大哭。樵夫连忙安慰妻儿,讲说了他观看神仙对弈的经过,原来天上一日,人间百年,难怪有如此变化,悲喜交加,感叹万分。 墓砖21件,分条砖和方砖两种。方砖图案有乳钉纹铺首假门、9棂直棱窗、双交四碗菱花窗、缠枝牡丹、缠枝旱莲、交叉双莲等。条砖4件,图案有衔草奔鹿、缠枝牡丹和缠枝莲花。这些墓室内使用的花纹砖,画面疏密有致,构图严谨,刀法娴熟。保存得也相当完整。 综合上述得出如下结论: 1、神宗以前,即崇宁以前,合水北宋砖墓基本上与吉岘乡沟门前五代砖墓接近,不过造型上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出现了仿木构件和八角形叠涩四斗藻井和券顶式洞室,但仍无任何花纹砖出现。 2、北宋神宗时期,即崇宁年间,合水北宋砖墓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结构相对复杂,砖雕工艺日臻完善。 3、神宗以后,即崇宁年间以后,到宋徽宗政和以前,合水北宋的砖墓更为复杂,不但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还出现了须弥座等。 4、宋徽宗政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彩绘砖室墓,雕砖艺术进一步发展,内容更为丰富。 5、宋代砖室墓内均有四五具人骨架,置于棺床之上。说明这一时期的墓葬,为一家族的合葬墓(寇正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7-1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墓葬  宋代墓葬与砖雕艺术  合水境内已发现宋代墓葬8座,均系方形墓室八角叠涩覆斗藻井式砖砌建筑,其中固城乡6座,太白镇1座,板桥乡1座。  1984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秦大树,本科生田凯、荆文煌、李海霞,庆阳地区博物馆何翔和合水县文化馆寇正勤组成宋墓测绘工作组,对高台、董家寺3座古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测绘、拓片和拍照。测绘工作结束后,建议对这两处宋墓列级保护。  董家寺M1为方形单室仿木藻井式青砖墓,墓向140°。该墓由竖穴土圹墓道、拱形墓门、正方形墓室和八角形叠涩藻井组成。砌墓青砖6种:长形普通砖为墓室主要用材,花纹雕刻砖,模制,图案有奔鹿、海石榴、莲花、牡丹等;转角砖,转角角度28.5°,用于八角形顶部转角处;方砖,素面,用于铺地和顶部斗四部位;大砖,用于制作斗拱、假门和假窗;小砖,用于斗皿下的第一层。墓道,竖穴土圹式,宽1.5米,长1.23米,深5米,竖穴底部辟通道和长方形土洞,墓室砌于土洞之中。墓门,砖砌券顶洞门式,高129厘米,宽62厘米,深55厘米,方砖铺地,距地面144厘米发券砌顶,楔形砖夹紧,六层丁砌砖封闭。  墓室,正方形,边长240厘米,高127厘米。地面分为三阶:墓道内有一砖铺地面,比墓道高出6厘米;其后又高出6厘米,4块方砖平砌;其后又高出12厘米,平砌方砖,形成棺床。四壁(除墓门外)平砌错缝,转角处竖有仿木半圆形立柱。棺床上平砌5层镶嵌花纹砖一周,丁字砌,后壁设假门、假窗。假门为仿木双扇木门,左扇上雕以半侧身侍女像,倚门而立,掩口含笑,环状髻,花巾绕头一周。假窗由桯、棂组成,隔间坐造。四角距榷床4.9厘米处起叠涩,砍出贴角五层,上承墓室上部八角顶。贴角出层后,四角二分成八角,层层叠涩5厘米。墓顶最下部每面置一斗三升平作斗拱1朵。斗拱上砌 檐枋、方形檐椽各1层。中部菱形牙子两层,最上部3层为方砖砌斗四藻井。  董家寺M2,位于M1之上偏东40米的一村民窑庄东部崖面内。墓型基本与M1相同,但远不如M1 装饰内容丰富。室里无任何装饰。正壁却有券顶的洞式墓室,高宽均在90厘米左右,深167厘米。  董家寺 M1 装饰较为讲究,墓室内下层,镶嵌花纹砖18块,图案有缠枝莲和衔草奔鹿。假门砌有搏柱、上额、门砧和地栿。直棂窗砌有边框、横额、搏柱、立颊、子桯、7棂。斗拱为一斗三升托替木,斗上出耍头,替木两端卷杀,上承抹角形燎檐枋,檐枋置椽头。这种墓型与陇西建炎二年(1128年)砖室的大小、形状一致。亦同大山门彩绘墓记录的数据、形状相同。该墓装饰简单,所用花纹砖具有北宋时期的基本特征,即花朵周围缠枝环绕,大面积的花朵和枝叶繁茂之间主次分明,繁而不乱,明显受到宋瓷图案的影响。假门上无门簪圆钉,表现出较早的形制。仿木建筑砖墓从北宋中期,特别是宋神宗以后,在中原十分流行。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式把头绞项造,逐渐发展到五铺作的复杂斗拱,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可见该墓时代应在北宋中期,即神宗以后到《法式》颁布以前,即崇宁年间所建。 m2无任何装饰,却有1卷顶式洞穴建筑,这种型式要比 m1早,应是神宗以前的墓葬。  高台宋墓较高,位于该村北山之上。该墓保存得十分完整。由竖穴土圹墓道、甬道、券顶式墓门和正方形墓室组成。砌墓砖亦有6种,用途与董家寺M1 相同。墓道长1. 61米,宽1.30米,深6.10米。墓门高127厘米,宽61厘米,深55厘米,方砖铺地。墓室正方形,边长251厘米,高129厘米,到顶通高285厘米。地面铺方砖,基本与墓道呈水平状,无台阶突出。除北壁无假门、假窗外,所有结构与董家寺M1相同。雕砖花纹内容亦为海石榴花、莲花、牡丹和奔鹿,均模制。这种简化的仿木藻井式青砖墓的时代应比 M1稍晚,时代在崇宁年间后期。  大山门发现的政和二年彩绘墓虽已被毁,但笔录记载犹存,为研究提供了资料。该墓坐北向南,北偏西15°,由竖穴土圹墓道、券顶墓门和正方形藻井式墓室组成。墓顶为八角形叠涩方砖斗四结构。墓室内通体彩绘,四壁绘制墓主人“宴请图”、“狩猎图”、“出行图”和“居乐图”。四壁下部亦镶嵌花纹砖一周,内容亦为海石榴花、莲花、牡丹和鹿。室内共有人骨架4具,仰身直肢。出土墓志砖、豆绿瓷壶、豆绿暗花瓷碗和灰陶罐各1件。  墓志砖墨书楷写:“庆阳合水县大虫谷人户赵文/本门男赵千孙赵得财赵小汉勘莹博士高太/政和二年二月十五日了记”。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二年是公元1112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说明大山门彩绘墓比董家寺砖墓、高台砖墓时代均晚。  县博物馆收藏宋代雕刻砖22件,1件是西华池镇古房码头上的嵌砖,21件是盘克出土的墓砖(图四十五)。  镶嵌砖为正方形,边长29厘米,单面剔地起突,浮雕神仙对弈图。古柏之下,二神仙穿着随和,面对面地正在聚精会神地下棋。左下方一青年躬身观阵,足下放着绳斧。相传很久以前,一个青年樵夫到山上砍柴,见二老正在对弈,不由得在旁观阵。这个樵夫自幼爱好下棋,见二老棋艺高超,看得入了神,不觉太阳已经偏西,离落日时间不远,二老起身笑道:“小伙有缘啊!”说罢飘然而去。小伙见二仙已去,便拿着绳斧回家。到了山下,越看越不对劲,往日茅草房变成了大瓦房。他想问问,却找不到一个熟人,正在纳闷,迎面来了一个70来岁的老汉,连忙问自己的家在哪儿?老汉一听,楞在那儿,原来这个老汉就是他的儿子。回到家里,妻子已经白发苍苍,见他回来,放声大哭。樵夫连忙安慰妻儿,讲说了他观看神仙对弈的经过,原来天上一日,人间百年,难怪有如此变化,悲喜交加,感叹万分。  墓砖21件,分条砖和方砖两种。方砖图案有乳钉纹铺首假门、9棂直棱窗、双交四碗菱花窗、缠枝牡丹、缠枝旱莲、交叉双莲等。条砖4件,图案有衔草奔鹿、缠枝牡丹和缠枝莲花。这些墓室内使用的花纹砖,画面疏密有致,构图严谨,刀法娴熟。保存得也相当完整。  综合上述得出如下结论:  1、神宗以前,即崇宁以前,合水北宋砖墓基本上与吉岘乡沟门前五代砖墓接近,不过造型上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出现了仿木构件和八角形叠涩四斗藻井和券顶式洞室,但仍无任何花纹砖出现。  2、北宋神宗时期,即崇宁年间,合水北宋砖墓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结构相对复杂,砖雕工艺日臻完善。  3、神宗以后,即崇宁年间以后,到宋徽宗政和以前,合水北宋的砖墓更为复杂,不但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还出现了须弥座等。  4、宋徽宗政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彩绘砖室墓,雕砖艺术进一步发展,内容更为丰富。  5、宋代砖室墓内均有四五具人骨架,置于棺床之上。说明这一时期的墓葬,为一家族的合葬墓(寇正勤)。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54356.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