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儿童肌炎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8-2-1 2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也得过,平常多注意保暖,别感冒的。再就给他弄点草药吃几个疗程。有钱的话去住住院,条理。年小身体的事,张大了就好了。但是千万别把他不注意,严重了就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2-1 2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肌炎应该不容易确定把~~ 我弟弟曾经疑似得过这个“肌炎”,但症状是高烧,每天夜里就发生高烧,腿没有力气 但也是住了将近两个月的院猜得出的结论(最后还是不是) 但住院期间做过很多的检查而且这个“肌炎”还是满严重的病 不好就这么下结论把推荐一个网址 可以看看哦 希望早日康复:-)参考资料:http://www.ylyy.org/jiyan/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2-1 2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克林霉素六瓶打点滴叁天,口服醋酸波尼松片一瓶,暂服叁天,最好消炎药配合活血药如丹参针,加中药外敷或局部热敷效果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2-1 2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的儿童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JPM/DM)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的大宗病例报道不多.为深入探讨两病的特征,本文着重研究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以进一步认识两病.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JPM/DM(24例JPM,18例JD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血清肌酶学、肌电图、肌肉病理的特点.结果该病临床上主要有肌无力、肌萎缩,CK等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主要呈肌源性损害.JDM大多还有典型的皮肤损害,部分病例可出现皮下钙质沉积.JPM/DM的肌肉病理均显示免疫炎性改变.JPM组肌内膜炎发生率较JDM组高(70.8%vs 38.9%,P<0.05),JDM组肌束周萎缩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JPM组高(72.2% vs 41.7%,94.4% vs 54.2%,P<0.05或0.01).结论JPM和JDM的临床和病理有所不同,JPM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散在肌纤维变性坏死、肌内膜炎改变为主的特征,部分病例微血管病变较明显;而JDM组的典型病理为广泛微血管病变和肌束周萎缩.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4例,综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4例儿童急性肌炎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诊断均符合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标准〔1〕。男18例,女6例,1~2岁6例,3~6岁10例,7~13岁8例。确诊前病程1~3天, 住院4~7天,平均6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秋季发病最高(18/24)。前驱症状持续2~3天,上呼吸道感染14例,消化道感染2例,无明显前驱症状8例。临床表现:3岁以上18例均于夜间睡醒或晨起行走时突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甚至拒走和行走困难。14例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酸痛,4例为大小腿肌肉酸痛。18例均为双侧对称性疼痛。6例1~2岁幼儿,均表现为晨起哭闹烦躁,其中2例表现为拒走和易摔倒,4例拒站立。24例腓肠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所有病例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均阴性。4例幼儿心前区闻及奔马律。实验及其他辅助检查:24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PK)均显著增高,最低580U/L,最高达1600U/L,4例奔马律患儿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也显著增高,平均56U/L(正常1~24U/L)。末梢血白细胞降低6例〔(2.5~3.6)×109/L〕。心电图异常7例。15例做病原学检查,其中6例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4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诊断、治疗及预后:患儿晨起突发小腿肌肉酸痛和步态异常,结合血清CPK显著增高可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治疗以病毒唑、喜炎平、大剂量维生素C及黄芪注射液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肌痛剧烈及肌酶显著增高者加服强的松1mg/(kg·日), 2~3天。结果经过上述治疗,18例1~2天肌痛消失,可下地行走。4例心前区闻及奔马律幼儿,治疗2天效果欠佳,鉴于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改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滴后,第二天心脏奔马律消失,一般状态明显好转。所有患儿均于治疗4~7天,肌酶降至正常。出院后随方3~6个月,无复发及后遗症。讨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于1957年由Lundberg首次报道,是儿童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程中发生的肌炎,以流感病毒多见。发病年龄主要为5~13岁儿章,文献报道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男孩较女孩多见,可能与男孩活动有关。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部分病前2~5天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随后常于晨起时突然出现下肢肌肉明显酸痛,以腓肠肌为主,其次为大腿肌肉。小腿肌肉常有明显触痛。因腿痛而致步态异常、跛行、拒走,严重者行走困难。肌力下降不明显。患儿皮肤无感觉异常,无红热,神经反射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血清CPK显著增高,增高水平可达正常的数倍及10倍以上。随着病情恢复CPK迅速下降,并与临床恢复相平行。
本组男性儿童18例,占75%。年龄最小为14个月。16例有前驱期症状,持续2~3天,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岁以上18例均以小腿肌痛及步态异常为主,其中4例伴大腿肌痛。6例1~2岁幼儿以烦躁哭闹、拒站、易摔倒发病,查体均有腓肠肌触痛(表现为挤压腓肠肌时表情痛苦、哭闹加剧),其中4例闻心前区奔马律。本组急性期血清肌酸肌酶(CPK)均显著增高,最高达1600U/L,可能为病毒感染后患儿肌肉出现高反应性炎症损害。4例闻及奔马律的患儿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也明显增高,表明急性良性肌炎可合并心肌损害。该4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且改用大环内酯类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故考虑肺炎支原体也可能是儿童良性肌炎的一个病因,目前尚未见类似报道。本组患儿经治疗肌痛缓解后,CPK和CK-MB迅速降至正常,病程5~7天。
本病为一良性疾病,发病率不低,诊断并不困难,根据患儿有上呼吸道前驱症状,有晨起肌痛,步态异常,无神经异常征,急性期血清CPK显著增高,即可正确诊断。但往往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够,特别对一些小于2岁,不会表达的婴幼儿,极易漏诊。本组6例1~2岁幼儿,突发烦躁哭闹、拒站、拒走数日,多次在院外就诊未果,Zafeirion等报道急性良性肌炎误率达到78.1%,并认为是儿童突发腿痛及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
本病需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流行性肌痛及急性肌红蛋白血症相鉴别。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治疗主要是以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和抗病毒、营养肌肉等综合治疗为主。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肌痛明显或肌酶显著增高者短期服用强的松1mg/(kg·日),2~3天。本组18例,于治疗1~2天后肌痛消失,行走正常。所有患儿均于治疗4~7天肌酶降至正常,随访无后遗症及复发病例。【参考文献】 1 吴喘萍,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2-1 2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吃中药少吃抗生素药品抗生素药品吃多了对小孩子不好正确,应多吃萝卜,番薯》》》》》》》》》》》》》》》》》》猛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