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即将经历什么样的拐点?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1-16 06: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目前中国正在迎来新开工和销售面积的拐点。对比过去几年的数据,2013年13.1亿平方米的销售量很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天花板。2002-2012年十年间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总销售面积约60多亿平米。2010-2012年销售面积每年大概10.5-11亿平米,而13年销售面积达到13亿平方米,增幅达到20%。
然而这一拐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未来新开工面积会出现陡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即便新开工的套数会明显下降,但住房升级带来的套均面积扩张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套数下降的影响。据调查,2012年全国城镇家庭住房建筑面积的中位数为80平方米,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当前城镇人口人均住宅面积为33平方米,不仅远低于人均耕地面积较为广阔的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地,更是低于同样土地资源匮乏的日本、英国以及荷兰等国家,同时中国的城市中依然有不少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差。
其次,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拐点可能还没有到来,驱动需求的因素还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具体来看:
(1)中国家庭仍在裂变进程中
2012年中国家庭户均人数为3.02人,家庭数量4.3亿户,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的趋势仍在延续。尽管人口增长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家庭数量还会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增长。据预测,2040年中国的家庭户数量将跨上5亿户台阶,2045年才达到峰值(约5.04亿),到2050年仍将保持在5亿户左右的规模。如果假设中国的房屋周转率(turnover,即每年房产交易量/家庭数量)仅为2%(美国长期平均均为4.5%、日本最低水平为2%、英国为4-6%),则每年成交的房屋套数也至少在1000万套。当然,这其中将包含大量的二手房交易量。
(2)中国城镇化红利还在继续释放
过去十多年中国房地产膨胀的需求更多由城市领地外延式扩张带来的人口自然增长而驱动,城镇化进程的人口迁徙特别是农民工实现向市民化带动的房地产需求才刚刚萌芽。据统计,仅10%的流动人口在城镇地区拥有住房,绝大部分流动人口进入的是租房市场或工矿厂区提供的住所。户籍制度的制约、高达30%首付比例等让“落脚城市”的梦想对多数群体遥不可及。如果能够在上述方面有所松动,城镇化的房地产红利能够得到极大撬动。
(3)居住升级的需求依然存在
过去30多年快速城镇化浪潮中催生出的房屋,一如整体上缺乏规划的城市建设,往往在户型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随着人们对户型结构、绿化环境、居住面积、物业服务等更为宜居和人性化的追求,一大批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住房已经不能满足更高质量的改善型需求,正在被动加速折旧。一个与之相印证的事实是,除了一线城市外,多数城市的二手房交易并不活跃。随着轨道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群放弃居住在城市中陈旧的居所,选择可接受的距离内更大面积和更合理设计的住房。这也是日本房地产业多年存量供给过剩、而仍有大量新开工的原因。
中国房地产供给拐点到来的宏观影响是什么?
新开工拐点的到来,在宏观上意味着短期房地产投资的下滑以及对经济贡献度的趋势性下降。而长期来看,这一拐点的到来是否必然意味着对经济形成负面影响则取决于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贡献能否顺利地由投资效应较为平稳地逐步切换到财富效应。
如上所述,美国房地产在上世纪40年代就进入了新开工的拐点,然而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度却始终能够保持在10-20%的区间内,其中最大部分来自房地产财富效应的释放。对于居民部门而言,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使得上涨的房价不仅仅是“纸面财富”,而是通过抵押贷款再融资、倒按揭等为其他消费取得了更广泛的信贷支持。
目前,由于缺少合理的金融安排,中国已购房城镇人口的财富效应难以实现,而多数流动人口被排除在抵押贷款市场之外,无法从住房价值的增长中受益,也没有刺激其消费的正的住房财富效应。2010年,资本收益占城镇永久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8%,而城镇流动人口的这一比例仅为3.4%。2002至2007年间,人均城镇住房财富与人均农村住房财富之间的比例从4.5上升至7.2。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金融安排激发已购房人群的财富效应,并使得未来流动人口具备加杠杆的能力。
新开工拐点的到来,还意味着蔓延扩张式的新开工以及依附其上的土地财政模式的逐步终结。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房地产的新开工是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方式,由此促成了土地财政的形成。未来新开工面积不仅难以超越2013年峰值,新开工的结构和性质也将发生根本变化。随着对土地用途更合理的规划,一半以上的房屋供应来自于对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棚户区改造就是典型的做法,地方政府卖地模式将不可持续。一方面,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需要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土地财政的日渐式微也要求加快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财产税制度。
新开工拐点的到来,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同时需求的拐点还远未到来,因此对宏观的冲击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要一次真实的调整。尽管对住房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但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均衡,住房购买力严重分配不均。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财富爆发式增长以极大的动能释放在房地产这一类资产上,投资型需求集中进场,而供给则或者短时间内难以跟上需求释放的速度,或者在一次次的行政调控中被抑制。最近几年来,随着财富配置的多元化、房地产限购政策的不断升级,投资性需求的大潮已过,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在衰竭。根据世联地产的调查,住房投资性需求已经由过去的50%多降到现在的10%左右。而另一方面,真实性需求则由于面临着较高的金融约束,无法有效接续投资性需求退场带来的宏观冲击,需要时间来逐步消化两者的落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