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专网通信”惊雷背后极可能会揭开“融资性贸易”地下金融链条?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1-16 06: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900亿“专网通信”惊雷极可能引发更深层面的问题,这里只是整理一种可能,并非我自己的。

自5月30日上海电气爆出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之后,逐渐显露出900亿“专网通信”的循环骗局,各种媒体揭幕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可以去参考看看,几个细节:已经涉及多达15家上市公司,共同指向一个极不简单的人物“隋田力”,出事的上市公司有国资背景,更有民企,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以利用专网通信的特殊性以“涉密”申请豁免,产品和客户也多数隐去名字,以公司大客户来形容。这到底是惊天骗局,亦或是更复杂交易,不妨慢慢等待揭秘。这里提出一个金融猜测,一个地下潜规则的可能:国内“融资性贸易”链条?!所谓“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信用目的,从而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说白了,就是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难、融资贵,而大型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低,那么中小型企业就与资金方(通常是国有企业)签订买卖合同(因为法律原则上不允许企业间直接借贷),以买卖货物的形式进行融资。大企业有做大做强贸易量的需求,所以也有做融资性贸易的冲动,所以在大量的融资性贸易中实际充当了资金奶牛的角色。这个模式的流程是这样的,比如有A和B两个市场主体,A有钱,但不知道咋用来挣钱,B需要钱。那么有供给,有需求就好办了。B开两个公司C和D,由C来给A供货,A预付全款给C,其实等于借钱给C,然后回款和利息,继续用贸易模式,把所谓的货物卖给D,完成这个循环。你看,在这个循环里,B得到了钱,A做了生意,并赚取了利息作为公司利润。里面所谓的贸易货物,都是道具而已。这里面的风险只有一个,那就是B拿钱去干什么了,如果B做的事是能挣钱的当然好,如果B做的事不挣钱,都亏光了,那A可就惨了,惨透了。中国国资委在2019年就下发过通知:《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里面就禁止央企进行融资性贸易,原因国资委研究员也说了,那就是:“这种合作以融资为目的,一旦实际贸易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国企则成为最后支付人,承受巨大损失。”上海电气虽然不是央企,但它是隶属于上海市的国企,资产规模近2000亿。所以大概率也会受到这个《办法》的约束。然而,即便有约束,现实中具体怎么运转和操作,就不那么可控了。因为融资性贸易是以开展贸易为掩护的,除非完全了解整条业务链,否则在长长的贸易链条中,很难看出哪些贸易是正常贸易,哪些贸易是融资性贸易,尤其是当道具显得特别合理的时候。那么,为什么早就不允许搞融资性贸易的时候,上海电气还能爆雷呢?原因很简单,当信用扩张时,大国企很容易得到银行授信拿到非常便宜的资金,然而他们并不是时刻都有生意做,或者未必精通怎么做生意,担心自己做不好亏本。对他们来讲,大量资金闲置在那里不用可惜,而事情的另一面,是许多市场主体极其缺乏资金。这样一来,他们对彼此都有需求,一方是要把钱拿出去生利,另一方则是需要大量资金去做生意。这种安排,当生意好做的时候,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一旦经济形势有变化,原来好做的生意没法做,那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乃至大爆雷。这就是典型的资源错配,不需要钱的有大笔便宜的钱,需要钱的拿不到钱。只要这个错配还存在,无论怎么监管,都会让人找到途径去满足双方的需求。所以,一旦经济不景气,资金受让方一旦出现了投资风险,钱无法到位,最终就是国企和央企爆雷。这条打击链可有点麻烦,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有多少国企和央企会涉及其中?这次上海电气爆雷,估计会影响国企和央企,会紧急回收资金。一旦资金链麻烦,无法通过融资性贸易获得利润,涉及的企业维持自身运转可能会更加艰难,就算不爆也会脱一层皮。而对于需要资金的中小实体企业,在无法从银行拿到资金的情况下,如果这条资金链断掉,可能会加剧实体企业的倒闭潮。融资性贸易这个雷暴,可能才是国内金融和经济的麻烦!

具体900亿“专网通信”可以参考《900亿金融巨骗:人命、阴谋与谜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