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7 | 回复17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大家可能会回答就是血糖高,其实还是不明白。不要说在中国,你走遍全世界任何一家现代西医院同样会告诉你,糖尿病没得治、终身携带。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一般又会想到吃糖的问题、胰岛素的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的理论根本就不明白糖尿病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这也是糖尿病在中国发展速度这么快的原因。
  现在很多孩子也得糖尿病,一般医院的处理也很简单,凡是小孩子检验出指标高,就诊断是糖尿病,医生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终身打胰岛素,这才是最可怕的,后面我会给大家讲讲胰岛素是什么。
  一次在西安,见到一个12岁小男孩被诊断得了糖尿病,医生说是遗传的。
  我问他的母亲:“医生说你的孩子是遗传的、天生的,你有这病吗?”
  她说:“没有。”
  “孩子的父亲有吗?”
  “也没有。”
  “他爷爷奶奶是否有?”
  “都没有。”
  那怎么可能是遗传的呢?西医的结论是终身打胰岛素,最多只能活25岁,而且终身不能结婚。但是12岁的孩子还没有发育全,怎么就诊断为糖尿病呢?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许多临床病例中,我发现一个可怕的现象,在中国假糖尿病患者到处都是。
  有一次去山西大同讲课,一个做房地产的老板为了让我给他看糖尿病,专程到机场接我。见了我的面,第一句话就说:
  “陈老师,我是糖尿病,您给我看一下。”
  我说:“你不是糖尿病。”
  他不相信:“很多大医院专家都说我是糖尿病。”中国人还是那样,戴了帽子后就不愿意摘下来。
  我就问:“你凭什么说自己是糖尿病?”
  他说:“我血糖高啊。”
  我问他:“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大家是否记得,在三十年前,中国的女性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蹲下后一站起来眼前全是钱,也就是低血糖。但是三十年后中国人血糖高了,就将自己划入糖尿病人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见到很多这样的怪现象,后面会特别给大家讲一下假糖尿病的问题。
  身边有糖尿病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这边手里攥着打胰岛素的针,另一只手攥着巧克力。血糖高了就打胰岛素,刚起了作用,马上发现血糖又低了,得要吃一点巧克力补充糖分把血糖升上来,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中国很多人都为检查的指标活着,都以为血糖高了,就是糖尿病,很多人谈糖色变。
  在此首先要跟大家讲一下到底什么是血糖?有一次去苏州吃饭,进了餐厅后,旁边有一个桌子的客人在点菜,问服务员:“你们这儿有没有不带糖的菜?”真是谈糖色变了,因为大家不知道血糖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信健康使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行属土。主运化,升清,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说到脾脏,目前最困扰的一个疾病就是糖尿病,我就通过这个病理来给大家讲解脾脏的主要机能。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对于糖尿病好象都无所谓了。现在大家主要关心的是糖尿病后期的并发症问题,糖尿病不仅会引起冠心病、失明、截肢等严重后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还给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全球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目前全球每10秒钟就有一位患者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糖尿病在中国发病平均年龄明显提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始发于65岁,中国则提前到45岁,而且目前糖尿病进入低龄化阶段,已危害到我们的下一代,2007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 “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全球学龄前儿童糖尿病患者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国发病率这么高?在30多年前,中国人没有听说过糖尿病,短短30年间,糖尿病在中国尤其是城市中几乎无人不知。几年前在飞机上看到一篇报导,有一位专家预测,中国的糖尿病人数将每年以5000万的速度递增,而且将来的发病人群将以中小学生为主。当时我看了那篇文章后,心里还不服,怀疑怎么可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发展。但是仅仅过了两年,2007年2月份我看到广东电视台报导的相关数据,才感觉到可怕:广东省5岁以下的儿童得糖尿病的就有3万人。这个数字出来后,我才发现那位专家说的话不假。为什么糖尿病发展的速度这么快?大家会发现身边的人一检查就有人得糖尿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信健康使者现代西医学中糖尿病属于代谢科,是代谢机能出了问题,也就是消化功能出了问题,我们在解血糖之前,首先要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是怎样运作的。
  人的消化系统是哪些?一般人的理解就是脾和胃。实际上人体中有两个消化系统,脾和胃只是一个,另外一个是肝和胆。这两个消化系统各有各的职责、相互配合。脾和胃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肝和胆是消化肉食类和水果蔬菜的。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肝和胆是消化酸性食物,脾和胃是消化碱性食物的。
  我们吃任何东西都是用嘴吃,食物经过嘴的咀嚼后进入胃开始消化,在现代西医学中不管吃任何东西,进入胃以后,统一称为“糖类”。经过胃液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小肠吸收其中的养分,这些养分现代医学名词就叫做“血糖”。小肠吸收完养分之后,就由脾脏(在西医也叫胰腺)分泌出胰岛,将小肠所吸收的养分运给肾脏之后开始造血。
  大家现在明白什么是“血糖”了吧?简单地说,血糖就是造血的原材料,也就是说糖分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三十多年前为什么中国女性会出现低血糖,那时候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头晕的时候喝点红糖水马上就好了,所以有的人就会认为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其实大家没有真正理解血糖的含义。
  所谓的糖类是人体所需要的养分的统称。为什么在低血糖的时候,喝一杯红糖水,血糖马上就恢复了?因为它主要的成分就是葡萄糖,纯糖是不需要胃口进行消化的,马上就可以直接进入小肠,小肠吸收之后供给肾脏造血,因此低血糖的症状就能很快得到缓解。三十多年前我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营养摄取比较少,因此中国人普遍出现低血糖的问题。三十年后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食物丰富,养分供应过多,很多人的血糖就开始升高了。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现代医学的很多指标是在三十年前就定下来的,在西方国家,近三十年的生活变化并不是太大,但是这三十年间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所使用的指标还是在三十年前制定的,没有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此时的指标与实际情况出现很大的差距。
  我们如果懂得一点基本健康知识,就不会谈糖色变,其实吃的任何食物都是有糖的。所谓无糖食品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完全不含糖的食品是没有任何营养的,人如果没有营养靠什么生存?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看到指标是下来了,人却没有养分、半死了,有什么意义啊?因此大家要真正了解血糖是什么,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往往容易被别人牵着走。
  目前在中国治疗糖尿病不叫做科,已经形成了代谢医院。患者天天排队,医生也省事,首先来个全套检查,发现指标高了,就直接给胰岛素让病人带回家。大家也很乖,拿了药就回去吃,根本不去了解什么是糖尿病。
  对疾病的判断,不能先看指标,比如检查肝功能,发现转氨酶高了,很多时候就简单地认为是肝出了毛病,其实应该先了解指数为什么会高的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在验血的前一天晚上吃了涮羊肉或者没有休息好,第二天的检查结果转氨酶就会高。指标的变化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人不能被死指标牵着走。
  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大家还是一知半解。刚才说三十多年前中国没有糖尿病,那中医怎么知道的?我们的老祖宗在400年前的医著中就有批示,当时不叫做糖尿病而是叫?“消渴症”,前面跟大家讲了症跟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医叫“消渴症”?大家知道,病跟症是一字之差就差之千里,因为中医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哪个器官出毛病就只去治哪个。为什么现代西医学告诉你糖尿病没得治,因为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胰腺分泌胰岛不足或是不分泌胰岛了。这是病吗?这只是症状,在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西医对症状是没有对治方法的。这种症状其实是脾脏分泌胰岛的功能在衰退,中医是通过全面调整人体的整体运作,来恢复你脏器原有的功能。
  因此中医不叫治病,只是调整你的身体,把机能恢复正常,糖尿病在中医不叫“病”,叫“症”的原因,是因为出现这种症状,脾脏机能还没有产生器质性病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脏器机能来恢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信健康使者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这里我就用老祖宗400年前的医著给大家讲解一下糖尿病的成因。
  病因的第一条:喝酒、肥甘过度
  “肥”是指肉类,“甘”是指甜味,这个甜不仅是糖,是指有甜味的食物,好象大部分的水果都有甜味,都属于甜食。这并不是说以后就不喝酒、不吃肉,不吃甜食了,凡事只要不过度就行。
  我发现中国人有一种坏习惯,闻风而动,只要大家说这个东西好,大家都要它。一说冬虫夏草好,就把它炒到30万元一斤,有人说冬虫夏草喝了以后还壮阳,多可笑!大家最好不要跟风,那往往是倒霉的开始,实际上药效并不是那样的。不是说今天看了我的书,大家就不喝酒了、不吃肉了,世界万物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的坏东西。例如酒,喝少了舒筋活血,喝多了就伤肝;砒霜用多了是毒,用对量就能治病。西医也会用到砒霜,肝癌最后做介入的时候就是用砒霜。因此老祖宗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要适度。
  大家回想一下三十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来源靠什么?靠的是粮本,东西是有,但是没有粮本不卖给你。我还记得三十多年前,一个月粮食的定量是32.5斤,这个数量够吃吗?是不够的,因此就出现了借粮的情况,一般是在每月25日的时候,可以购买下个月的粮。这样平均计算每人一天大概吃1.2斤粮食,那现在每人一天吃多少粮食?
  近年国家推出一项重大计划:退耕还林。因为三十多年前计划的失误砍掉了森林种粮食,现在发现环境污染严重,要毁掉耕田重新种树,这就需要统计一下中国有多少人?有多少地?人均需要多少粮食?结果国家统计局一统计,中国农村和城市平均加起来,每人每天吃粮食是四两。不是说吃一个面包就二两,这四两是指干粮食、纯粮食。大家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和现在吃的粮食相差了3倍。
  现在将粮食还原到脏器中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脾脏是消化五谷类食物的,三十多年前一天的工作量是要消化1.2斤,现在一天才吃0.4斤,那么脾脏的工作就大大减少了。
  打个比方,今年WTO正式开放了,中国进入WTO后受到最大的冲击是什么?是农业。
  2006年世界的粮食价格,加拿大的粮食是0.13元一公斤,中国的粮食成本价是0.36元一公斤。加拿大一个农民种1万亩,中国有8亿农民,平均下来每个人也就是几分地。加入WTO后,国内外粮食的差价是比较大的,这样中国的农民也会为了降低成本将耕地放在一起连成片合作耕种,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大批农民要下岗,他们能去哪里?大部分就要进入城市打工。大家都知道十年前是上六天休一天,现在是国家法定的上五天休两天。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农民大批下岗,为了让大家都有饭吃,假如国家将休假制度改一下,上四天休三天照样发工资。如果农民下岗更多,上三天休四天,或者是上两天休五天,大家肯定都愿意。
  专家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零负增长,到时候人越来越少,没人干活了,国家就改回来,改为上六天休一天。但是到这时候,大家都休息惯了,想干也已经干不了了。实际上人体也是一样的道理,过去一天消化一斤二两粮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很丰富,副食很多,主食一天只消化四两。例如过去吃三根玉米,今天只吃一根,哪天有农村的朋友来了,给你送来玉米,没有上化肥、没打农药,特别香甜,肯定就会多吃,一下子吃了三根。过了这段时间,又恢复到吃一个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到农家饭馆吃饭,觉得好吃,又吃了三根。这样就会发现,现代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好吃的就多吃一点,不好吃的就少吃一点,这就是饮食无度,脾脏功能会收到伤害。
  大家回想一下,三十多年前看今天吃的菜是什么,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月都是吃什么,因为除大米、白面之外剩下的都是杂粮。而现在,大家一定不知道明天吃什么,这就说明过去的饮食是很有规律的。过去是用瓶子喝酒的吗?我以前给父亲打酒是按两打的,现在家家都有几瓶酒。过去我们是怎么买肉的?以前是按两或者是条来买的,要用肉票才能买到肉。当时购买二毛钱的肉,我们全家8口人吃2天,怎么可能肥甘过度?现代人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都以肉食和蔬菜为主,谁家还以粮食为主?已经没有了。仅仅过了三十年,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变化太大,速度太快了,而我们身体几千年遗传下来的脏器机能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迅速改变的。
  喝酒、肥甘过度,实际上就是暴饮暴食形成了食火。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暴饮暴食就是大口喝酒和大口吃肉吗?不仅是这样,实际上是指打破了饮食的正常规律,饮食无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视上经常会采访百岁老人,问长寿有什么秘诀,发现各位老人家说的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生活作息和饮食都很有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信健康使者 现代西医把人的精神情绪异常都归到精神科、心理科去治疗,但往往只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中医在大量临床实证基础上,结合人的精神、思想、意识、知觉和运动全面分析致病的因素,提出情志致病的理论,在这里先简单给大家介绍其中与糖尿病关系最密切的几个例子,后面在肝脏的章节再对情志致病进行详细讲解。
  情志郁结是什么?就是压在内心深处不被外人而道知。
  我举一个例子,很多婆媳一起住,如果婆婆和媳妇打起来了,谁最受气?是儿子吗?差不多,虽然不受气,但是两头说瞎话,因为只有儿子可以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先劝妈,说媳妇是好意的,然后又劝媳妇,说妈妈是好意的。儿子其实知道是谁错了,但是两边都不能说,这就是情志郁结。女性经常在一起聊家常,聊天都会说婆婆不好,而男性在一起聊天就不会说家里的问题,怕别人不理解,往往是压在内心深处不被外人而道知,这就是情志郁结。
  还有在工作中的。比如,有人在单位当了十年的副处长,好不容易熬到老处长退休了,本来以为自己可以扶正了。结果上级调来一个比他还年轻的处长,这人只会心里恼火,但是不会跟别人说。会回家跟老婆说吗?老婆会怪他,笨蛋、废物、人缘不好。他也不会跟朋友说,怕朋友也会认为自己没有本事,这就是情志郁结。特别是年轻的处长来了以后,这人还是会笑脸相迎,夸奖新处长年轻有为,其实心里是咬牙切齿,心里有火但不能发出来。表面上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这些压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思想,就是情志郁结。
  现在做生意的人比较多,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大家都知道这些年不好赚钱,钱越不好赚就越想多挣钱,要多挣钱就要想办法。如果有一次事情没处理好,被人发现问题了,最终解决的地方就是在饭店。我讲了十年中医基础讲座,基本上都是住饭店、吃饭店。我吃出一条经验,只要在大堂一坐,看从门口进来的人的样子,我就知道谁是买单的。
  一般从门口进来的第一个人都是满脸堆笑,这人肯定是买单的,后面的人基本上都是满脸严肃,木无表情。第一个人一般都很热情,招呼问吃什么,另外几个严肃的就会好象很随便地说:
  “先来两瓶五粮液吧。”
  第一个人问:“服务员是否有五粮液”
  “有,一瓶360元。”
  “好,先来两瓶。”这时第一个人脸上虽然还是带着笑,心里却想:“什么事都还没谈呢,就花了我720元。”
  如果事情办好了,他会向朋友说那天没花多少钱就把事情办好了。如果那天花了一千多,但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办好,他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说了怕别人不理解笑自己是笨蛋,老生闷气还不能说,这时候就出现情志郁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信健康使者 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国人最累的一点就是活在面子上,所以很容易出现情志郁结,一旦情志郁结和食火两项凑齐了,就会出现中医说的“中焦化热”。
  中焦属于三焦之一,三焦是什么?就是把人体躯干保护五脏六腑的营卫之气划分成三部分,统称为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是指肝和脾,下焦是指肾。有的时候大家去看中医,大夫说这个人“上焦有火,下焦有寒”,就是指这个三焦。
  如果人老是生闷气和饮食无规律,这个时候肝火和食火凑一块,就相当于一根蜡烛,蜡苗和蜡油都有了,就会点燃。那么会先伤害哪里?回家点根蜡烛就会发现,火苗的底部是不会烧伤人的,反而火苗的顶部是热度最高的地方,容易伤人。中焦化热后首先伤的就是肺,因为这儿是热度最高的地方,中医叫“燥热伤肺”。
  大家会想上焦还有心,怎么不烧心、先烧肺呢?大家知道心在哪里吗?解剖学中可以看到人体左右各一个肺,心在左边两片肺叶的下面。中焦化热,燥热上来的时候,由于肺在心脏的外围起了保护作用,所以首先会伤到肺,而不会直接伤到心。
  当肺的外围热的时间长了,肺里面也会热,里面热了以后,就会出现“燥热伤津”。
  这个津是指肺的津液就是我们的唾液,也就是说来自肺部的唾液少了,长期燥热就发展成“肺燥津枯”,导致口渴多饮,就出现了“多喝”的症状,中医叫“上消”,就是消耗过多,这是糖尿病的第一大症状。
  大家可能不明白:怎样算是多喝?例如我现在口渴了,拿起一瓶水一口气都喝光了,这不算多喝。多喝是指喝多少水都不解渴,一定要正确理解。
  有一次在大连讲课后,跟一个法院的院长聊天,聊了两个多小时,他突然想起来,
  “陈老师,你还没有帮我看病呢?”
  因为我给人看病,一般是不把脉,也不会要求病人去做什么检查。
  我说:“已经看了,你有前列腺炎、胆囊炎、这两个都是小病,最重要的是你已进入糖尿病前期了。”
  “前面的两个病我有,但是没有糖尿病。”
  “不是说你有糖尿病,是说你进入了糖尿病前期,你已经有多喝(的症状)了。”
  “我没有多喝啊?”
  “我们说话的两个小时,你讲一句话,就喝一口,这杯子没离开过你的手,这就是多喝。”
  “怎么这也叫多喝,我就是觉得口干,大概是跟你说话说多了吧?”
  我就给他分析,我讲课连续二个多小时都不喝水也不口渴,其实他并不是因为讲话多了唾液干了才觉得口渴。因为人在讲话的时候,嘴里的唾液不是来自于外部的水,而是来自于肺部的津液,喝了水口里还发干,这是因为肺燥了,津液少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医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症”,不叫做病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信健康使者原来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中医知道糖尿病是怎么来的,所有的西医却都说没法治。
  8年前我在佳木斯讲课,会议的主办人找我:“有个人想跟你探讨一些问题。”
  我说:“好啊,有探讨才有进步。”
  这个人来了以后,我就问:“您好,您是医生?”
  他就说:“我不是医生,但佳木斯所有的医生都是我教的。”原来他是西医大学的教授,我就请他给我的课提提意见。
  他说:“你呢,是用通俗语言来讲解,老百姓都能听明白,而我是用专业术语,一般人听不懂。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有一点不同,就是今天我要和你探讨的问题。”
  我问他:“哪里不同?”
  他说:“我发现你讲课的时候,更多强调‘脾乃后天之本’,但是我给学生讲的时候,都说脾是没有用的,可以摘除扔掉。”
  当时我一听就急了,脾是后天之本,五脏之一啊,怎么会没有用呢?他说现代西医学中脾就是没有用的,顶多有点免疫力,生活中很多人将脾摘了还活着,但是活的时间长短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就“脾”这个问题,我们探讨、争论了半天,他没有赢,我也没有赢。因为我也不是中医的老祖宗,他也不是西医的老祖宗,中外医著也都没有分析为什么中西医对脾脏的认识有这么大的差距。
  这给我留下了一个课题。我有一个习惯,很爱看电视,过去会将电视看到“再见”为止。有一次就在看电视的时候,我突然醒悟:为什么西医会认为脾没有用、可以摘除扔掉?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大家想想,西医进入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是谁引进了西医?告诉大家真正引进西医的是白求恩,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西方国家的西医发展又有多少年历史?他们在研究西医的时候,是拿东方人研究还是西人?东方人和西方人有什么区别?
  告诉大家,真正的区别是饮食的不同,我是在电视上看一个外国人吃早餐的情形醒悟到这个原理的。你看外国人起床后打开冰箱,喝一大杯冰冷的牛奶,之后拿鸡蛋煎一下再从冰箱拿牛肉,切了两片,在锅上又一煎,最后又拿了几片面包蘸酱来吃,一餐饭就解决了。
  有没有发现外国人只是吃面包、牛奶、牛肉、蔬菜,基本上都是以肉食、蔬菜类为主,而不是以五谷类为主,外国人是基本上不吃五谷类食物的,食物走的都是肝胆这个消化系统。因为西医是拿外国人作研究,所以认为脾脏没有用是正常的。如果他们的老祖宗告诉他们脾没有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用到,他们还会去研究吗?但是糖尿病恰恰是脾出了问题,它不能正常工作了,怎么办?
  既然西医不知道它的机能和病理,当然就不可能有治疗的办法,这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找东西代替它工作?所以就形成了糖尿病终身携带的理论。为什么西医说糖尿病没法治?因为西医根本没有去给你治,只是找东西代替它,打胰岛素就是代替脾脏的工作。
  但是很多糖尿病人还是要去找医院治,人家都告诉你没治了,血糖指标高了,只给你能吃降糖片或者是打胰岛素代替脾的工作,这些方法根本没有恢复脏器的机能。
  明白了吗?别人根本就没有给你治,只是找办法代替脾脏工作。因为你是人就要吃饭,营养就需要转化,转化就需要胰岛素,因此就要终身携带,如果有一天不吃了,人就倒下了。
  民以是食为天,饮食的变化决定着我们身体的许多变化,单看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无论从外形和体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何况东方人和西方人,顶着的可是完全不同的天空。西方医学因为都是盯着指标,没有去全面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所以只能告诉你没治。而中医充分了解脾脏的重要性,因而能找到恢复脾脏机能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的合并症是怎么来的?全世界的糖尿病专家都会说,合并症是因为长期大量服用药物,最后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所导致的。现在的专家都是尽量找毒副作用少的药品来使用,但再少也是有毒副作用的。什么是治病?说得不好听,这就是治出来的病。
  现在大家都不怕糖尿病,怕的是后期的合并症,最大特征就是眼睛瞎了,之后就是皮肤腐烂,或者是脚指头腐烂,最后是肾功能衰竭死亡。大家会发现糖尿病患者没有一个是死于脾脏损伤,而是死于肾功能衰竭,代谢科的病却死于内科。
  为什么会眼睛瞎?吃药的人才会眼睛瞎。吃药的病人,吃三餐饭就要吃三次药, “是药三分毒”,大量的这些化学药物都要由肝脏来解毒。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出现了问题,最先会反映在肝的经脉之梢眼睛,所以出现视网膜脱落。
  还有人会问:“糖尿病人的冠心病是怎么来的?”一般来说打胰岛素的人都会出现冠心病。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合并症怎么来的,因为中国人现在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为指标活着,很多人就是死在指标上面。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之前要做耐糖试验,比如按一餐吃二两饭计算的话,正常人是分泌20个单位胰岛,试验后发现病人还可以自己分泌10个单位的胰岛,按道理来说,补打10个单位正好是平衡的,但是很多人都恨不得让指标下来一点,认为如果可以下来就有得治了。
  正常人一餐是吃二两饭,但得了糖尿病就会自行控制饮食,少吃一点,例如只吃1.99两,这时候脾脏还会分泌10个胰岛,本来该打10个单位胰岛素的,可是很多病人往往就想如果多打一点,希望指标能下来一点,就会自己多打一滴。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本来少吃0.01两,又多打了0.01胰岛素,虽然数值不大,但是要知道,正负反差值是0.02,一天吃三餐饭,长期下来,就会打多了很多胰岛素。
  要知道胰岛素是有毒的,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喜欢看西方的片子,杀手谋杀人,都是用小针管吸一点东西,打到人的体内,结果法医鉴定这个人死于心肌梗塞,为什么?因为杀手打的就是胰岛素。胰岛素用到60个单位的就可以致命了,冠心病是心肌梗塞的前期,就是过量打胰岛素导致的。如果连续不断地打胰岛素,人活不过25年左右。
  为什么糖尿病人后期皮肤破了皮半年不合口?一个是药物长期损伤了身体机能,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糖尿病人盲目控制饮食,长期营养不良,皮肤缺乏胶原蛋白,一旦破口就很难愈合。太多病人都是这样,控制饮食造成营养缺乏,身体虚弱,无法恢复正常机能,还大量吃药加重对脏器的损害,病越治身体越差。
  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都是因为前期各种药物治疗所引起的。但是大家会发现,医生已经说没办法治了,很多人还是不理解,还要到处去找医院治,追着医生给你下药,这些化学药物其实是毒啊。
  糖尿病就是脾脏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了,耗损是因为前期消耗过度,如果补充适当的能量,调节过来脾脏就可以重新恢复分泌足够的胰岛,就像企业产量下降了,透过正确的调整是可以恢复正常生产的。只是现代西医学中缺乏对脾脏的正确认识,要不就是用药,要不就是下刀。所有的慢性病都是由饮食和生活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我们懂得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不用看医生,正确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要讲另一个可怕的问题——假糖尿病。糖尿病怎么还有假的呢?我举几个病例给大家分析。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哪天身体不太舒服,感冒发烧了,就不想吃饭,如果三四天不吃饭,就会想去医院打点滴,打什么呢?打葡萄糖。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为什么?大家对于葡萄糖了解多少?
  我见过最小的糖尿病患者只有6个月大,听到情况以后,我简直脑袋也大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糖尿病?
  当时在天津,我的一个学生收了这个病人,要我看一下怎么回事,我问怎么发现是糖尿病的?
  原来孩子父亲是从山东到天津打工的,把在农村的老婆、孩子也接过来,租了一间平房住。北方到了冬天很冷要取暖,他就在房间里生炉子取暖,因为平房比较简陋,没有排烟道,生炉子有烟,就要打开窗慢慢的散烟,他帮孩子盖好被子然后再打开窗,后来觉得这样散烟不行,就将炉子放到屋外面。当时小孩子只有有五、六个月,手脚乱动自己就将棉被踢开了,因为屋里还有烟,窗户还开着散烟,冷空气从窗户进来,小孩子就冻到了,开始咳嗽。
  到了医院就打点滴,结果打了几天都好不了,后来再检查,诊断是糖尿病,医生马上就给孩子打胰岛素。
  我问家长:“知道医院打给孩子的是什么点滴吗?”
  他把单子给我一看,是10%的葡萄糖。
  我当时特意当着孩子父亲的面打电话给一位西医专家,因为大家都是专业人士,一打通电话我就直接问这个问题。
  他回答说:「如果硬给一岁左右的小孩打10%葡萄糖的话,就算是医疗事故了。」因为10%以上的葡萄糖只能给出血性病人和急重症病患注射。

  人体血液中95%是水,打了10%的葡萄糖进去会怎么样?如果这个时候抽血检查,血糖就会多出5%,碰上医生经验不足,一下子就断定是糖尿病。
  所以老年朋友打葡萄糖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心里要有数,有些指标变化是跟你检验前发生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直接相关的,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做试验。
  今天早晨起来只是吃馒头和稀饭,两个小时后验血糖一定会高的,不吃东西血糖就会低,根据饮食不同,验出来的指标是会改变的。如果老年朋友打葡萄糖后,没有那么大量的体力活动就无法消耗过多的糖分,因此指标是会高一段时间的,只要有活动,打进去的糖分就会消耗掉。但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按照指标生活,认为指标高了就要吃药。
  所以有必要提醒大家,指标是活的,不是死的。不要为了指标而活,很多人不检查还好好的,一查出指标有问题就马上吃药,原来不吃药的时候还有劲,一吃了药浑身没劲,吃不好睡不好。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是为了指标活着还是为了生活质量?发现有病了,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还记得前面提过的房地产老板吗,我为什么说他是假糖尿病?
  我问他:“除去血糖高以外,是否还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他回答:“是有,除了工资不高其他都高,要长期吃降糖药 。”
  高血脂病人检测血黏度都很高,因为肾脏是负责过滤血液的,长期的血黏度过高,血液不断循环,肾这个滤网就堵塞了,脾脏运过来的血糖过不去,验出来的指数自然上升。
  凡是血糖高,还有血黏度高的病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吃普通的降糖药,指数是不下降的,而且数值奇高,一般都是到了18、19,这在中医称为“肾不纳水谷的精微细化”,俗语叫肾不纳血糖,需要治的是肾而不是血糖。
  因为这时胰岛分泌是正常的,也就是说运输机能是正常的,原因就是转化不过来,工厂里的原材料堆积很多,机器不干活了,就不能埋怨运输的问题,只能埋怨工厂的问题,也就是肾的问题。因此吃一般降糖药都不降指标的话,就先不要考虑是糖尿病。
  还有一类的糖尿病人,吃一般的降糖药都不起作用,只有某几种特定的降糖药指标才能降下来。这其实是因为他所吃的这些药并不是真正降血糖,而只是分解血糖,检查指标是低了,可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当出现上面这些情况时,现代西医学会将你列入糖尿病人群,因为医生是根据指标是否超出正常值来判断疾病的。你也不要埋怨医生,现代医学用的都是标准化模式,看指标按程序办事。如果你连“三多”的症状也没有,只是检验指数高,吃药指数也不下降,就不要老是盯着指标,要考虑全面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