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首适合青年朗诵的积极向上的诗歌?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0-3-16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十首励志诗歌: 第一首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照一生颇不得志,沉沦下僚,毫不容易遇上一个求贤若渴的临川王刘义庆,偏偏又是个短命王爷,刚获赏识人家就死了,无奈只好又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这位爷是个光吃饭不作事的主,什么不好学,偏跟着人家学造反,结果连累鲍照一起被乱军所杀,一代才子,一至于此,也无怪乎他只能用“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来安慰自己。第二首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都知道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名,却不知此句虽好,却又怎么比的上这一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豪情万丈。人诗仙一生追求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千金于他本是浮云,散了也不足为惜,而真正了不起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豪气,且问天下,又有几个男子有如此气具。
第三首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谁说诗圣只会忧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只有真正具有大才大气的诗人,才可能写的出这样的诗句。杜甫毫无疑问是个具有真性情的诗人,论潇洒他不及李白,论富贵他远不及王维,但也只有杜甫,才能在最潦倒落泊的时候,仍然念念不忘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可算的上是后世那些个亡国文人亡国诗的始祖了。第四首 李贺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实在太过有名,以至于许多人误以为他是个多情公子,实则此人实实在在是个热血男儿。说来李贺命运之坎坷,远甚于鲍照,他很小就有才名,只因要避父亲名讳,不得考进士,断送了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一条出路的前途。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将那满腹愤懑流于笔端,激越烈荡之情另人神往,愚意以为,若有男儿读到此一诗句而不为之动容,则必定是为庸才,不足与论。
第五首 花蕊夫人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对于这一首诗,我实在是要说几句,花蕊夫人是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亡国后被宋太祖纳入后宫,
这首诗说的是北宋破后蜀。成都城下,十四万蜀军被宋兵吓破了胆,竟然无一人竟然齐齐解甲,投降了敌人。中国历来以为女子是祸水,且不论花蕊夫人生平如何,单就此诗对那些平日自命丈夫之人的无情讽刺,端可说是大为解气。联想起明末大诗人吴梅村的那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实在是另人感叹,面对国破家亡,居然没有一个男儿敢慷慨赴死,事后却要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女人身上,既是可笑,又是可怜。第六首 李咸用 《送人》
一轴烟花满口香,诸侯相见肯相忘。
未闻珪璧为人弃,莫倦江山去路长。
盈耳暮蝉催别骑,数杯浮蚁咽离肠。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当代知道李咸用这个名字的的人少之有少,知道李咸用这首《送人》的更是稀若星凤,但是诗中那最后一句“自古男儿当自强”却可说是妇孺相知,千言万言皆化入此中,另人乍读之下,豪迈之气慨然而生。
第七首 张煌言 《被执过故里》
知者哀其辱,愚者笑其颠。
或有贤达士,谓此胜锦旋。
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
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
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
张煌言乃明末中国一磊磊大丈夫,矫矫奇男子,明亡之后,他百折不回,一力担起反清大业,先后奔波二十年,最终仍然以失败身死告终,这一首是写于他被清军抓捕之后,路过故里时有感而写,人生七尺之躯,百年之诞,为义而生,为义而死,不亦壮哉?
第八首 汪兆铭 《被逮口占》
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汪兆名便是汪精卫,当年二十七岁的汪精卫满腔热血,前去刺杀满清摄政王载沣而事败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名诗。当代历史观的一大特点是只知道某人是个坏人,而不知道为什么他是坏人,更不知除了是个坏人之外,他还做过什么事,似乎坏人生来便只有坏人这个称为。我无法为他辩驳什么,但是历史毕竟就是历史,成败之念,存乎一心,只得留于后人评说了。但就诗歌本身而言,此诗之豪气,远胜于和他同辈的任何一人。
第九首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诸位一定奇怪为什么这首词无题无作者名?要说这首诗的原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名将西乡隆盛。但这首诗在中国有另两个版本,一是主席当年赠父亲的版本: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共改了两个字,如果不是西乡将军早他几十年写下这首诗的话,此诗当为主席平生写的最好的一诗。
另一个版本是: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说的是当年十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日的故事,此一版本较之上两个版本在用字方面失之粗鄙,却是感情最为真挚的一首。最后一首 秦云山《少年游.思塞》
浊沙万里蔽昆仑,风暗卷云浑。丈夫当世,纵歌横辔,匹马出玉门。
谁言关外多离苦,对漠漠烟尘。无语独欢,登高笑眄,犹见古来人。
作者生平不详,只供一笑。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CF%FE%C7%EF%B8%DC%B8%DC/blog/item/e74a045c11028549fbf2c0c2.html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