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几个孝子,少出几个混账!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2: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过这样几则新闻报道:
1、一个家境优越的小学生得意地在同学面前说:“我帮爸爸拔白头发,拔一根向他要1块钱,为了凑齐20块钱,我还拔了他两根黑头发充数!哈哈…… ”。
2、郑州一名15岁的初三女生跟母亲逛街,看中了一个十几元的头饰,其母觉得太贵没有答应给她买,结果,大庭广众之下,这个女孩竟然狠狠地抽了母亲两耳光……
3、一个高中生嫌弃自己的父母是农村人,怕同学知道父母是种地的嘲笑他,开家长会时,他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拿出20块钱,从外面雇了一个看上去像城里人的“父亲”去充数……
4、一个大学生想要买一件名牌衣服,当她四处打零工的母亲凑了500块钱交到她手里时说:“这钱可来之不易啊!”,不料女儿一瞪眼说:“这不是你们父母应该做的嘛!”直把母亲噎得说不出话来……
5、山东肥城青年张某动辄对父母拳打脚踢,2010年11月26日,年迈的母亲不堪忍受喝农药自杀。张某在得知母亲服毒后说:“你喝了药也没钱给你治。”张某的父亲发现老伴服药后赶忙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老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当老人的遗体被运回家时,张某竟然多次用脚踹向母亲遗体,并把母亲的尸体扔到村里的路上……因公愤难平,法院判处这名孽子有期徒刑七年。
6、2011年4月1日,赴日留学5年的23岁汪某回国。在上海浦东机场,与前来迎接的母亲发生争执。母亲年收入八万余元,张某年消费三四十万元,因为母亲给他寄生活费晚了两个月,说了几句比较难听的话。他竟然拔刀刺向母亲,并且连刺9刀……
不知各位看过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我觉得很悲哀,为这几对父母养了这样的儿女深深感到悲哀!养这样的儿女还不如养条狗!
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已经14年,平时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跟我讲孩子多么不懂事、多么让他们操心甚至心碎,觉得很难跟孩子沟通。如上报道中肥城张某、上海汪某的人毕竟很少,但这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很强,大多只懂索取,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觉得父母的养育和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对父母充满了种种抱怨。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这种感恩情怀的失落,我发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感恩之心才会觉得沉甸甸的一份责任,有了责任感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学会感恩父母,用孝心来回报双亲。”,这应该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补上的一课。
如何唤醒孩子们的感恩心?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一方面,我设计了一堂90分钟的心理活动课《发现母亲》,为了这堂课,累计至少用去了300个小时。还好,这么多时间没有白费,大多数孩子在课程中或感动或愧疚哭得稀里哗啦,这堂课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与此同时,我希望能有一本学生喜闻乐见的书作为深入推广感恩教育的心灵读本,市场上的感恩书籍琳琅满目,连买加借我读了20多本,但难觅对学生内心真正有触动的优秀书籍。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亲自动手,给孩子们编一本可读性强的、特别感人的感恩书籍。”。针对中小学生喜欢看故事(尤其是图文故事)的阅读习惯,经过一年多的搜集编纂,几易其稿,目前终于完稿。
为找到好的素材,我几乎搜遍了网络,从中找到300余篇有关亲情的新闻报道,精选出60个典型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全为新闻纪实题材,图文并茂,来源于近十年国内上百家报刊的新闻报道。并已联系到大部分作者,取得了他们的使用授权。
第一版取名《仁爱与报答》,靠各地朋友捐助共印制17500册,全部公益赠送;从读者反馈来说,大都反映很好,赞誉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感恩教育读本,很多孩子也在本书的影响下,或大或小有了让父母欣喜的改变。这让我更加确信:每个孩子其实都有孝心和责任感,只是需要被提醒、被引发。
本拟一直坚持通过募捐善款方式公益发行此书,无奈被动等待捐款太受限制;遂决定与书商合作,经精加工后已正式出版,取名《孝道读本》,走一般图书的模式,通过市场来推广此书,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早日看到这本书。
阅《孝道读本》,做真情孝子,希望能有更多子女能在本书的引领下恪守孝道,“孝”对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