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璋是什么造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秦时代玉制礼器主要有圭、璋、璧、琮、璜、琥六大类,称为“六瑞”。玉璋是其中一大类。《周礼》提到有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并说玉璋是祭南方“朱雀”之器。
在所有玉制礼器中玉璋出土的地域范围是最广泛的,以中原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到四川盆地都有玉璋出土。
4500年前的山东济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是迄今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玉璋。3800年前的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晚期夏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玉璋。殷墟妇好墓中也有玉璋出土。但以四川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中出土的玉璋最多最大。




龙山文化玉璋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玉璋
出土玉璋大小悬殊,最小的高度只有5-6厘米,最大的一米有余,古人用此表达等级关系。古籍记载,古人祭祀山川之时,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小璋。如果所祭的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玉璋投到河里。



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小玉璋高度不到6厘米
进入西周后这种头部呈凹刃的玉璋渐渐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尖头“祖”字形玉璋,与后世民间的祖先牌位形状相似。
早期祖字形玉璋以山西侯马出土晋国盟书玉璋为著名,埋藏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96以前。



写有盟书约文的侯马玉璋
商周时代玉璋还有一种介于有口刃与祖字形之间的,这种玉璋如刀如戈,常常被误认为是玉戈,其实就是玉璋,如图:




商代如刀如戈的玉璋长25到28cm之间



西周玉璋长25.3cm 宽5.8cm
那么,玉璋是什么造型?迄今为止中外学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玉璋是从原始社会晚期农具耒耜演变而来。就是说玉璋是耒耜造型。例如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林巳奈夫,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台湾著名古玉器专家邓淑苹都持这种观点。
笔者以为,玉璋是什么造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关乎华夏文明起源的认识问题。还玉璋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还华夏文明起源的本来面目。把玉璋看为耒耜造型是重大历史误解,误解源自对华夏文明起源机理的错误认识。传统华夏文明起源观认定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是由农耕民族创造出来的,如此才会把这种玉制礼器说成是“耒耜”造型。
笔者以为,华夏文明虽然习惯上被称为农耕文明,但是以古老的阿尔泰游牧文化为内核形成的,游牧文化在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游牧文化是一种血缘文化,并且一种父系血缘文化,阿尔泰游牧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阴茎崇拜,玉璋即是阴茎造型,并非由农具演变而来。
关于玉璋的起源,我们有必要先去看看遍布阿尔泰草原的古代石人,它会带给我们以启发,所有这些石人几乎都雕刻成阴茎状,如图:



中国古籍记载的“金山”就指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













牧人远去放牧之前要去祭拜一下石人


石人面目细部



头上有凹口唇的石人
上图这个头上雕刻成嘴唇状的石人告诉人们,它就是阴茎造型。此物原立于新疆布尔津县草原上,现已被移置于该县城内一公园中。



草原石人分布示意图
阴茎状石人是游牧文化血缘崇拜的产物,草原石人旁边一般有古墓,远古时代游牧民族以此标识祖先长眠之地,它是祖先的象征。在阿尔泰游牧民族的传统活动区域中都有如此这种造型的石人分布。
古代匈奴就有阴茎崇拜习俗,这可以在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



上图为辽宁省宁城县小黑石沟春秋战国时代匈奴东胡墓中出土的阴茎造型青铜礼器。


蒙古国哈拉和林遗址附近的“石祖”
这种阴茎崇拜在阿尔泰游牧民族中是传承不衰的,乃是游牧文化的一大特征,今天蒙古国哈拉和林遗址附近还遗留有这种所谓的“石祖”雕像。但南方农耕民族中无有此种习俗。



三星堆玉璋商代玉璋
上图左,三星堆出土玉璋,头上雕刻出一鸟,即鸟祖乌鸦。玉璋如此造型只有女直先民的鸟祖理念能与此对应起来。《周礼》记载玉璋用以祭礼南方之“朱雀”,三星堆鸟头玉璋即是实物注解。这“朱雀”不是指女直先民的鸟祖乌鸦又会是什么呢?
上图右为商代鸟喙玉璋,通长43.2cm,宽8.9cm,厚0.8cm,玉璋头部呈鸟喙之状,与新疆布尔津县头上有凹口唇的石人有得一比。
细看这些玉璋,都呈微微弯曲状,由此可知古人确是以阴茎造型的。玉璋柄部都有一圆孔,那是天的象征,“天子”从其而出。
玉璋两边的齿形边沿应是阴毛造型,古代萨满巫师的想象力是不可小看的!





三星堆牙璋细部
可以想见,这些大大小小的玉璋其实是祭坛上的祖先牌位,与殷墟出土的,用朱砂写着“祖庚”“祖辛”之类名号的阴茎状祖先牌位有同样的文化内涵。所有这些玉璋原先是写有祖先名号的。
华夏文化以玉璋象征男根,并以玉璧象征女阴。玉璧同时象征月亮,因为月亮属“阴”。玉璧也是“六瑞”之一。中间有圆孔,同样象征“天”,并蕴含女阴的意思。月有圆有缺,故玉璧也有圆和半圆两种。《周礼》记载,古人以玉璧礼水,在华夏文化中水是属阴的。《周礼》又说玉璧礼地,在华夏文化中“地”也是阴性的。



三星堆玉璧殷墟妇好墓玉璧
玉璧来自阿尔泰游牧文化,这可以从汉字“璧”的本义中看出来。璧,书面语,它虽然指月亮,但汉语口语中没有以“壁”指称月亮的情形。那么什么语言以“bi”来指称月亮呢?正是古代女直语!
明初《女直译语·天文门》:“月,阿别。”意思说东北女直语“月”读作“阿别”。其实不仅是女直语,所有通古斯语方言“月亮”都读作“阿别”。应是“璧”的原始读音。
古人以玉璧象征女阴,还可以从长有阴毛的玉璧得到佐证,如图:



三星堆出土刻有阴毛的玉璧



良渚文化大墓中的玉璧
考古显示,随葬玉璧较多的一般是女性墓主人,乃是因为璧象征女阴。上图良渚文化反山大墓中有大量玉璧,没有斧状玉钺,由此可以推定墓主人是女姓。
玉璋到底是什么造型?三星堆出土的,刻满图案的玉璋其实已经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星堆出土了一个刻满图案的玉璋




玉璋上有两排贵妇人带着不同的帽子和不同的耳环







三星堆玉璋细部
这个有图案玉璋上刻画着上下两排作跪姿的贵妇人,上排两人,下排三人,他们所带的帽子不同,显然有尊贵等级上的差别。这些女人都上身赤裸,下身似乎着裙。她们两手捧于腹部,作执握之状。这些女人下方都有山包状物,旁边画一牙状玉璋。玉璋柄部朝下,刃部朝上,这是玉璋使用方法的实物例证。考古学家说这是“祭山图”。
细看“山包”,中间都有一圆形孔洞。旁边似乎长有卷曲的毛发。哪里是什么“山包”?哪里是什么“祭山图”?古人刻画的其实就是女阴,表达的是男女交媾情状,所祈求的是“天子”血统绵延不绝。
游牧民族自古一夫多妻,一个“玉璋”之所以拥有许多“山包”原因在此。
此情此景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玉璋是男根崇拜的产物,它与立在阿尔泰草原上的阴茎状石人一样,是血缘文化的特征。



红山文化阴茎造型玉器
这种父系血缘崇拜,在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阴茎造型玉器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就已经存在了。上图红山文化玉器长7厘米,一至今被考古学家认定为“玉蝉”。这是对红山文化民族背景的误读,误读源自对游牧文化男根崇拜习俗的不了解。


良渚文化石祖
浙江余杭县良渚文化庙前祭坛遗址中也出土了男根造型石祖,可惜此物一直被考古学家认定为“石网坠”,认为是良渚先民用于网罾之物。这又是一种严重的误读。误读的后果是把良渚文化的历史源头模糊掉了。



刻有饕餮纹的商代柄形玉器
上图商代玉器出土于辽宁阜新胡头沟遗址出土,高约12厘米。此物是什么造型?对此考古学家众说纷纭,但都没有从游牧文化男根崇拜上去分析考察,当然都说不到点子上去。







各种商代柄形玉器
上图为河南博物馆珍藏的商代柄形玉器。这种柄形玉器其实都是阴茎造型,都是“祖”字,或曰祖先牌位。柄形玉器是另类玉璋。
上图那个周身刻满凤鸟纹的柄形玉器最值得细看,似乎只有女直先民的鸟祖理念才能与此对应起来。并且这个凤鸟图案与篆文“禹”字相似,如图:





阴茎造型的柄形玉器上的图案犹如篆文禹字
正因为如此,笔者怀疑此物可能不是商代遗物,而是夏代遗物。篆文“禹”字可能由此图案而来。
玉璋是阴茎造型还可以从古籍记载中得到印证。《周礼·考工记》记载,玉璋的功用是“诸侯以聘女”。诸侯王订婚娶妻之时,要把象征父系血缘的玉璋交给女方,用作信物,正是玉璋为男根造型的佐证。
《周礼·考工记》又曰:“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诸侯朝拜天子的时候手执玉圭,朝拜皇后的时候手执玉璋。正因为玉璋是男根的象征,属“阳”,才执之以朝拜皇后,皇后“母仪”天下,是“阴”的象征。先秦时代诸侯国中的卿大夫与诸侯王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从《诗经·小雅·斯干》可知,古人把生男孩叫作“弄璋之喜”,生女孩叫做“弄瓦之喜”。以“璋”指称男孩,这“璋”不是指男根又会是什么呢?
先秦时代玉璋形状的演变趋势是,头上有凹刃的玉璋进入西周后渐渐少见,代之以剑状的“祖”字形玉璋。但玉璋功用一如既往地没有改变,就是象征父系血缘。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在结盟缔约之时,常常在这种祖字形玉璋上书写盟誓。由于结盟缔约的诸侯王之间有共同的祖宗,在这种场合使用玉璋是完全符合玉璋本义的。其中以出土于山西侯马的盟誓玉璋为代表作。



侯马盟书玉璋
侯马盟书玉璋最长32厘米,宽4厘米,较小的长18厘米,宽不到2厘米。1965年在山西侯马市秦村西周晋国盟誓遗址中被大量发现,共出土5000余件,有文字可辨识者650余件,大多用朱笔书写。盟书反映了2500年前,晋国血缘贵族内部出现了长期激烈的“六卿倾轧”权利争斗。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赵、魏、韩、智、范、中行氏之间,时而以同宗同祖名义结盟,时而携不共戴天之愤混战,拉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
这些诸侯卿大夫以祖宗名义结盟时,用祖字形玉璋书写盟约,以此祭奠共同的祖先,祭告山川,取信神鬼。他们似乎每年要定期举行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结盟者府库中,一份与献祭之牲口一起埋于地下,书写者均为“诅祝”,即萨满巫师。
一言以蔽之,玉璋形状的发展演变是有迹可循的,乃是男根崇拜的产物,属于游牧文化的典型特征。玉璋不可能是从耒耜演变而来的。低贱的耕奴使用的耒耜不可能成为奴隶主的礼器。认定玉璋是农具造型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艺术欣赏问题,而是一种关于华夏文明起源,关乎华夏文化内涵的认知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