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眼睛感觉吃力,调节困难,是眼镜度数高了还是低了?谢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0-4-12 1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睫状肌调节作用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无限远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聚焦在视网膜上者为正视眼,聚焦在视网膜前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后为远视眼,散光眼不能聚焦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焦线。远视眼和近视眼是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扩大的模糊光斑,因而视物不清,而散光眼是在视网膜上形成弥散光环。近视、远视、散光统称屈光不正。近视(真性近视)、远视主要由角膜、晶状体表面曲率过大(近视)或过小(远视),眼轴过长(近视)或过短(远视)引起。当角膜曲率每改变1mm屈光度改变6.00度(即角膜曲率每缩小1mm,近视增长6.00度;远视相反);眼轴每改变1mm,屈光度改变3.00度(即眼轴增长1mm,近视增长3.00度;远视相反)。散光眼主要由角膜、晶状体表面各个子午线曲率不一致引起,也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率不正常引起。当正视眼看近处物体时,近处物体发出的光必然是发散的(无限远处发出及发射光线是平行的),而不是平行光线,此时,正视眼不动用调节必然聚焦在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扩大的模糊光斑,此时发生近反射三联运动:瞳孔缩小,集合,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两眼视轴是平行的,而看近处物体,两眼就要向鼻侧旋转使视轴对准物体,称为集合。调节是指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环状肌收缩,放松悬韧小带,使晶状体凭借固有弹性变凸,使其屈光能力加强,使近处物体的发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象。调节有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两个概念,调节范围是指能看清的最远点和最近点的距离(比如正视眼能看清无限远,而能看清的最近点是18cm,则正视眼的调节范围几乎是无限远的,但是近视眼能看清的最远点是0.5m,则该患者其实就是—2.00的近视眼,而能看清的最近点是15cm,则该患者的调节范围是0.5m-0.15m=0.35m);调节幅度是指看无限远时与用最大调节力量能看清的近点距离的屈光力的差别(比如正视眼能看清无限远,并不需要任何调节力量,而能看清的最近点是18cm,则正视眼的调节幅度是1/0.18-0=5.56D;—1.00D的近视眼最远只能看清1m处的1.0视标,而看近只能看清15cm处的1.0近用视力表视标,再近就看不清了,则该患者的调节幅度是1/0.15m-1/m1=5.67D)。集合是用注视距离的倒数来表示的,称为为米角。近反射三联运动是同步的(但是三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合并存在,或改变程度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三者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是两眼相等的。因为近视眼的远点在有限距离以内,因为其调节范围较小,当看近处物体时,其调节比正视眼要小,因为集合和调节的同步性,因而容易形成外隐斜(比如正视眼看无限远两眼视轴是平行的,而看1m出物体需要1米角的集合力量;-1.00度的近视眼看无限远实际是不清晰的,最远只能看清1m出的1.0视标,而看1m处时,两眼要想形成两眼单视,必须两眼同时向内集合,而集合量还是1米角,但是集合必定带动调节,如果维持1米角的集合,就需要带动1.00D的调节,而看1m出物体需要1米角的集合力量;而+1.00度的远视眼看无限远如果不动用调节是视物不清的,因为不动用调节毕然聚焦在视网膜后,因此必须动用1.00D的调节加大屈光力量才能把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调节必然带动集合,两眼必须向内集合1米角,因此产生内隐斜)。因为近视眼、远视眼集合和调节的固有矛盾,因此视物容易疲劳。外隐斜产生交叉性复视,内隐斜产生同侧性复视。隐斜视、斜视都因为眼肌肌力不平衡导致的。不知道你是近视还是远视?近视很少发生近距离用眼疲劳现象,远视则是正常的。如果是近视,那么可以降低眼镜度数,具体还是验光检查较好。如果是远视则需要在近距离用眼时加度数。希望能够帮到你,如还有疑问可HI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