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道尊严与教育民主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8: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教育总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育的过程,无论是知识的传授与灵魂的塑造,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具备了超出受教育者的丰富知识和足以影响、提升受教育者灵魂觉悟的精神境界。无论你再怎么高喊“教育创新”,或者引用什么古语“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总要从整体上考虑,是说为师者不一定在所有的方面,一切的事情上,都比学生强,都比学生能。但师者为师,就应有为师的本领。技艺高超的教师施行“无言之教”,那一定是在“无言”的背后功夫甚是了得。
所谓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得以添增、心灵得以净化、思想觉悟得以提升。最有效的教育,是在受教育者怀着对教育者的信任与崇敬的心理作用下发生的,只有教育者在受教育者心中具备了知识权威和道德楷模的形象后,受教育者才会产生出学习的信心与意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往昔,施教者为维护为师的尊严,为保证施教的效果,又缺少开拓多样性教学的主客观压力与动力,所以,采取了极为机械、简单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比如,对不听从教育、不服从教导的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给予警戒。长期以来,被人们认可的理论依据是,“师道尊严”。显然,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必会带来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所以,我们反对体罚学生,也把罪责记在“师道尊严”的帐上。
其实,我们的思维及逻辑推理过程发生了问题,罪不在“师道尊严”的观念上,而在于,错误的教育者为树立师道尊严的理念所采取的不人道的作法上。我们反对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不是要反对对教育者应持有的崇敬与尊重,不是要放弃教育者的尊严形象。只要是教育者具备了应有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担当起育人灵魂的职责,就是称职的,就值得受教育者尊重,就需要树立起尊严的为师形象。
人们反对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往往是因为,个别教育者不具备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自身的言行亦经不起道德的考量,即无能无德,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但因为他处在为师的位置上,便摆起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打压学生,这便是教育的专制与不民主,这样的所谓“师道尊严”实际上是打着教师的幌子,行得是非教师之举,是要不得的。
也就是说,人们反对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其实还是因为,在过去的教育场所里,尤其是私学的场所里,教育者为了管教受教育者,往往采取了过激的或不人道的教育手段,如体罚与变相体罚。
教育的民主一要体现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教育手段上,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相互交流、切磋、探讨。
教育的民主要体现在师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上。一般说来,教育者应当具有远比受教育者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具有比教育更高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但随着时代发展,知识信息的获取渠道增多了,受教育者完全可以接触到不同于受教育者接触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师不比强于弟子的现象会时而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不只在学生长大后才发生,即使年幼的受教育者也可有新鲜的知识与信息,这样即使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的角度来言,也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而应当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当今的社会,作教师不易了。面对“刀枪不入”的孩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真个是束手无策了。所以,人们就开始疑惑了:我们的教育路子对了吗?怎样实现“面向一切学生”的目标呢?
其实,你如果扭着劲要把这个“疑惑”当疑惑,你又要继续当教师这个角色,那就累了。还得回过头来看,从教育本质看,教育是要关怀生命的,教育之道在“人”道,如果你把人(受教育者)都当成了可以随意欺凌的另类,还谈什么教育呢?往昔的教育者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把不人道的教育手段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但现在时代发展了,人类进步了,必须把人的生命价值当成最终极的关切才是。如果你真要扭着这个劲不回头,那只好寄希望于“往昔”的年代了。
那么,怎样解除这个“疑惑”?实际上,法子、道理你懂,还没有正式当教师时,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靠能力、水平、方法,也就是为师的技巧。要不,怎么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呢。当然,这是另外的论题了。
(观点尚不成熟,莫引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