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构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往

一,缔结人物关系
我们先以苏童的中篇《刺青时代》。这个小说主要讲男孩小拐的成长史,属于典型的(性格、心灵)成长小说,所谓的残酷青春、野蛮成长。我们先看下人物关系:
与小拐有关的主要人物:父亲(养父)王德基,哥哥天平,帮派人物红旗,帮派人物董彪,帮派人物朱明,“只卖药不传武艺的”张文龙。
次要人物:帮派人物的配角座山雕,姐姐锦红(更次后的配角秋红及母亲),武术师傅罗乾,以及其他次要人物。
这些人物与小拐是什么关系呢?
1,父亲。父亲先是反对他惹事生非,后来因为儿子天平被人打死,又支持儿子学武。文中有交待:“人们普遍认为那是王德基为了儿子免受欺侮的权宜之计,是王德基把小拐送到延恩巷的武林泰斗罗乾门上习武的”——顺便说一下这也是作者高明处,让配角的性格也“成长”一下。这样配角也出性格了。
2,哥哥天平。天平是小拐羡慕的人物,是他的少年偶像,是他对帮派(或说少年血气的张扬)产生兴趣的关键人物,而天平的死又促使他复仇,他让小拐的性格往前“成长”。
3,红旗。红旗对小拐的“成长”关系最大,他与小拐其实是两个男主角。先是欺负小拐,然而打死了小拐的哥哥,出狱以后,又和帮派人物董彪合伙将小拐毁容(刺青本是小拐向往成长的标志,最后却落得个被人在脸上刺字的惨剧!)
4,帮派人物董彪。他对小拐的一次次欺负,使得小拐下决心学武。
5,朱明。在小拐的成长史上,朱明不可或缺,因为小拐一直是失败的委屈的,可是朱明让小拐胜利了一次,文中说:“我看见少年小拐的眼睛里倏地迸出罕见的可怕的红光,他狂叫了一声,从别人手里夺过九节鞭,率先发起了对朱明他们的攻击。九节鞭准确地抽到了朱明的后颈上,小拐的伙伴们一拥而上,本来应该避人耳目的混战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发生了,糖果铺周围一片骚乱……他们亲眼看见朱明他们满脸血污地在街上翻滚……”这虽然是小胜利,且胜得不光彩,因为朱明没带武器,但是极大的刺激了小拐,要将出人头地的“事业”进行到底。
6,“只卖药不传武艺的张文龙”。这个人物也是小拐成长中的一个关键人,他的“任务”是增加小拐的自卑,(小拐要跟他学艺,人家不带他玩。)让他因为自卑而更加表现自己不具备的“江湖”能力,小小少年不懂现实之残酷,何况这是个本性善良的少年。(关于善良,文中有多次提到。)
从以上人物关系分析,我们发现每一个人都和小拐有关系,他们“烘云托月”地伴随着小拐的命运成长,将他的性格不断丰富,命运不断改变。
而在短篇中,其他人物设置更强调与主人公的内在关系,更强调“烘云托月”,但是短篇却不可能容许你写这么多人物,尤其是不可能允许你去正面写这么多人物。
在这个中篇小说里,我们还发现一些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如红旗,朱明,锦红等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如卖药的张文龙,锦红等,但都是略写),除主人公之外的人物间也发生了故事,(如天平与红旗的对战等),而在短篇中几乎不可能允许你在他们身上花笔墨。
这里,就“人物”的概念延伸一下:在小说中,没有参与情节发展的、没有性格的人都不能叫“人物”,连配角都算不上。不参与情节发展的、没有性格的人只是小说中的“群众演员”。
二,情节推进
我们再来说中篇结构的第二要点。即:如何推进情节。
中篇一般要在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中演绎,要求稳打稳扎的镶嵌好每一个故事版块。
《刺青时代》中发生了哪些主要事件呢?
1,小拐出生。其实也就是身份交待(弃婴,被收养,有两姐姐,父亲严厉等等)。
2,被红旗欺负。
3,石灰厂之战,导致小拐哥哥死亡。
4,小拐头一次有了刺青,但成立野猪帮失败。
5,小拐招来了董彪日复一日的追逐和报复。
6,拜师罗乾。
7,疯狂地追逐张文龙。
8,与朱明打仗。
9,红旗狱中归来。
10,被红旗与董彪毁容。
11,大结局。“孬种小拐羞于走到外面的香椿树街上去,渐渐地变成孤僻而古怪的幽居者。”
如此多的事件构成了一个故事版块,不断向前推进,“推”出了命运结局。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写中篇时,要好好的拟一个提纲,将你的:
(1),故事脉络理清楚,哪儿开始,哪儿转折,哪儿高潮,一定心中有数。写中篇不能像短篇一样,靠灵光一现,靠语感到来一时冲动,靠一个意象涌现,不深思熟虑,往往中途受阻,甚至半道夭折;(2),人物关系理清楚,哪些人和主人公有关系,都是什么事情将他们联系在一块的,这些事安排在哪个段落。(当然,我们说的是一般作者,“天才”除外哦。)
如此,一个中篇的结构才能稳固。
三.副线的设置
中篇一般多少有些副线,有的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比如。这个中篇中,就有一个:锦红的恋爱(虽是短暂的)但是有用,结尾时“孬种小拐的两个姐姐出嫁后经常回来照顾父亲和弟弟的生活”,将这个副线与主线交织,巧妙了画了一个“圆”。
别小看这个副线,它写出了生活的广度,情感的深度,而且里面隐含着爱与亲情。这种情感才是人们值得热爱生活的理由,而不是在什么“帮派”里出人地头,作者举重若轻地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少年们一个个从秋红身旁鱼贯而过,消失在河边的夜色中。最后一个是少年小拐,你别管我们的事,小拐气喘吁吁地把一匹布往秋红的怀里塞,然后他把通向河埠的后门反锁上,隔着门说,这匹布给锦红做嫁妆。”
而对于短篇来说,除了要紧繃主线外,非主角的人物之间尽量不要有故事,与主角发生关联的人物也不要多,一两个足矣。否则,就容易将一个本是中篇才能写出的故事和人物“压缩”在短篇里,伸展不开,形成臃肿。与之相反的是,有些作者将本来可以用一个短篇写出的故事写成了中篇。原因在于,作者对故事的“核”理解不到位,不知那个“故事核”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无端地设置了与主人公不相关的人物,无端地设置了与故事主题无关的场景,使得短篇变得稀松冗长。
一般来说,短篇是抓住一个人物,铺垫一下性格,“制造”一个让人物境界升华的制高点,或者是表现人物命运的一个有意味的结局,即可完成。(这个铺垫有可能是作者介绍式的,也可能是在情节中生发出来的)这个制高点,这个“有意味”,不仅是情节性的,还要有作者不一般的思考在里面。
而对于中篇来说,要生活的广度,(要“面”),要深度(不仅是思想深度,还要有展现生活的纵深感),这就要不同的各式人物来缔结关系,要一个又一个情节来构建故事的版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