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通鉴】甄嬛是谁

[复制链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后让你舂米的就是为了报复,在明显弱势的情况下,你居然还在反抗(《舂米歌》就是反抗),必然招来更大的报复
  戚夫人的歌传到吕太后的耳朵,吕太后冷笑一声,张口大骂:“这个贱货,还想指望着刘如意为他报仇呀?”
  于是,吕太后派人将才十多岁的刘如意带到长安,用毒酒灌死了。
  紧接着,就下令砍掉了戚夫人的两只手和两只脚,又挖掉她的两只眼睛,熏聋了她的两只耳朵,弄哑了她的嗓子,丢进了茅厕里边。目的是使戚夫人想死不能死,想说不能说,想看看不到,想听不能听,还起了个名字叫什么“人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人彘事件,在《甄嬛传》里面也出现过---甄環跟槿汐一唱一和地用人彘事件来吓唬郦嫔,最后居然将郦嫔给吓疯了
  说明什么问题?
  戚姬根本不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换句话说,在恶劣的环境下,戚姬连自身都保护不了,还怎么去保护一个国家
  所以,当匈奴冒顿羞辱戚姬的时候,戚姬肯定是沉不住气---你想想看,在面对吕后的淫威的时候都沉不住气唱反歌,何况是面对远方的自己甚至没见过的人的羞辱
  这个沉不住气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决策失误大者国亡家破,小者损兵折将
  所以 戚姬根本就不具备皇后的基本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 吕后的上位是历史的必然,不是她的权术多么厉害,因为相对于皇后这个位置,吕后比戚姬更胜任
  至于吕后对待戚姬的残忍与狠毒,还有残杀韩信的凶狠,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了
  杀韩信,前面我说过,对于汉朝延续接近五百年绝对是有帮助的,而杀戚姬与刘如意,其实也没有错---道理很简单,戚姬想报仇,一旦刘如意长大,戚姬未必不会造反
  所以说杀韩信 杀彭越杀戚姬明显是对的,但是在杀的手段上确实是残忍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舂米歌》就要多说一点,面对强势者的威胁的时候, 玩文学是弱者的表现
  《舂米歌》表现了这一点,还有一首歌曲《虞美人》也同样证实了这点
  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于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
  但是,正因为这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词人---跟吕后残杀戚姬一样,宋太宗赵光义毒毙了李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 李煜的故事在《甄嬛传》影影绰绰有天下,在某种程度上,里面的纯元皇后与宜修就是大小周后的翻版
  面对强势者的威胁的时候, 玩文学是弱者的表现,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儿歌---比如《三國演義》詛咒董卓的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合起來是「董」字,「十日卜」合起來是「卓」字。全首兒歌含蓄地表現董卓現在雖然這麼得意,但是末日就要降臨的意思。
  所以,文学往往是弱势者表达不满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的工具;
  历史上,当强者转化为弱者时,往往会有精美的文学作品出现。项羽巨鹿大战后,诸侯将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他不曾有诗;而当其悲歌慷慨,咏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时,已是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了。
  再看近代,谭嗣同变法失败后,拒绝逃亡,在狱中视死如归,慷慨激昂,在囚室壁上写下了千古绝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杀人的强者慈禧太后身后什么也没留下,连葬身之处也被挖盗,尸骨无存。
  《舂米歌》本质上是弱者的表现,也从根本上说明了戚姬根本不适合当皇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闪了 去觅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分析的很巧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马克马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雅涵 2012-11-23 12:35:49
  闪了 去觅食
  -----------------------------
  继续阿'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觅食结束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