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优秀文学译本 滋养了中国几代作家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5 02: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与观众见面,展览收集了近八百种俄罗斯文学译本。举办这个展览,冯骥才倾注了深厚感情——
俄罗斯优秀文学译本滋养了中国几代作家
今晚报记者高丽2009.11.21星期六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昨天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与观众见面,展览收集了近八百种俄罗斯文学的译本。举办这个展览,冯骥才倾注了深厚感情。
优秀译本已成中国文学一部分
“在顿河上游,战后的第一个春天显得特别爽朗、特别蓬勃。3月底,从亚速海一带吹来暖洋洋的春风,吹了两天两夜,可以把顿河两岸的沙滩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这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俄罗斯作家肖洛霍夫写作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开场白,由翻译家草婴1957年译成中文出版。
冯骥才对翻译家的文字极为推崇,特别将大树书屋收藏的这本书打开进行陈列,透过展台的玻璃,冯骥才又一次轻声朗读起来。“文字多么优美,好比一幅油彩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可以说经过一代代翻译家的努力,一些优秀的译本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不识外文的大翻译家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的第一个空间是“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分期史”。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讲述了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源远流长。
其中最值得观众一看的是“中国翻译第一人”林纾翻译的托尔斯泰的早期译本,这几部藏品来自天津图书馆馆藏书目,是首次以展览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令人惊奇的是,翻译了这么多著作的林纾竟然对外语一窍不通。“他是与别人合作,由别人读原文,口译出内容,他再笔录出汉文。”冯骥才评说林纾是一位令世人惊叹的不识外文的大翻译家。
展览中与俄罗斯文豪“谋面”
徜徉于第二个空间“俄罗斯作家展”,观众将会与神交已久的俄罗斯文豪普希金、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契诃夫、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高尔基以及诺贝尔奖得主肖洛霍夫等人“谋面”。
“展览通过他们的肖像、手稿、绘画、作品插图、故居、墓地等充满作家个人气息与情感的照片与雕塑、书籍等实物,还原出这些伟大的灵魂所诞生的土壤与来自他们的不朽篇章。”
冯骥才说,通过展览,观众可以感受到一代代中国作家从苏俄文学中吸取民主和改革的思想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神,以及他们在中国社会进程中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作家与翻译家好像一个人
第三个空间是“中国翻译家展”。这部分空间真正体现了冯骥才办展的理念“文学是精神与心灵的桥梁,这桥是翻译家搭建起来的”。巴金、萧珊、草婴、汝龙、高莽这些当代翻译家都以其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创造了在中国“一个作家对应着一个翻译家”的翻译神话。
“汝龙和契诃夫,草婴和托尔斯泰,他们好像是一个人,让人错觉他们的译笔就是原文,这些译本就是那些异国的大师用中文写的。”冯骥才感慨正是翻译家的生花妙笔,滋养了中国几代的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我自己就是在读了萧珊的译本《初恋》后,开始迷上了这个国家的文学与艺术……”
此次活动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市图书馆、今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展览展期为十天。

文章来源:http://www.jwb.com.cn/jwb/html/2009-11/21/content_4103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