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抄袭怎如同“探囊取物”?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9 01: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8月初,四川大学接到举报称,该校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光所著的《中国先秦之信仰与宇宙论——以为中心的考察》一书,涉嫌严重抄袭台湾师范大学硕士生郑倩琳的论文《战国时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论》。9月21日,四川大学发布公告,经调查核实,李小光的学术抄袭行为属实,并对李小光做出开除公职和党籍等严肃处分,以正学术之风。
事由:副教授照搬硕士论文133页
8月初,四川大学接到台湾苏建州先生的举报,称李小光副研究员所著的《中国先秦之信仰与宇宙论:以为中心的考察》(巴蜀书社2009年5月1日出版)一书中,第八章内容严重抄袭了台湾师大郑倩琳在2003年6月发表的硕士论文《战国时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论》。
同一时期,已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帖,曝光这一抄袭行为。网友将李小光的著作与郑倩琳的论文进行对比,发现李的书中有133页内容与郑的论文基本雷同。这133页是从第234页至第367页,为书的第八章,分六个小节,包括:第一节《庄子》之宇宙生成论、第二节《黄老帛书》之宇宙生成论、第三节《鹖冠子》之宇宙生成论、第四节《管子》之宇宙生成论、第五节《吕氏春秋》之宇宙生成论、第六节《小节》。而郑的论文共分九章,从第三章到第九章,也分别论述这些内容。
看过这个新闻,抄袭之深,页数之多,简直到了疯狂的境地,真是悲哀,总是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好像别人的论文成了自己的,就像“探囊取物”一般。
学术抄袭,由来已久,从引经据典,到参考学习,再到“探囊取物”。抄袭逐渐演化到一个光明正大的怪圈,心安理得的去搞研究,或许如果没有人去举报,到头来会慢慢往上升,还会继续抄袭。所有的研究成果只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拼凑而已,无数被复制过的成果经过“探囊取物”,然后成了自己的成果,最后成了遗忘的角落,成果相互叠加,降低了学术研究的价值,造成学术虚假繁荣,到头来竟然停滞不前,只是在原地画圈。不只浪费了研究经费,而且让自己的人格沾上轻松得利的影子,最后失去了自己原创的灵魂。
看这位仁兄,抄袭的肯定时间不短,不知道以前的论文是不是也有别人的成果。在中国的这样学术氛围中,很多出版单位只要花钱便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不管学术价值有多高,钱数成了衡量学术价值的标准,此类文章一经发表,还会成为别人参考的信息,从而导致学术没有创新可言。
试看,当今教育,有几个人的论文是自己写的,还不是比拼彼此的拼接水平,学术已经失去了初衷,走入了一个怪圈。因为现在的抄袭已经走入了人心之中,曝光的抄袭事件不少,但是为何还是屡禁不止,学术成果的催促,侥幸的心理,还有“探囊取物”的怪心理。
学术最大的悲哀就是,抄袭已成“探囊取物”,而我们却还在“如数家珍”。因为你不光是在抄袭别人的成果,更是在失去自己的人格,当抄袭成了习惯,你就很难再有自己。原创,创新,保持自己的本性,研究真正属于自己的成果,才会让自己真正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