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对联的典故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0-10-7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是一些这个对联是怎么写出来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7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赏月生情,独运匠心撰吟不少脍炙人口的妙对妙联。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
相传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触景生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此联结构严谨,叠词天然,妙不可言。
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7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赏月生情,独运匠心撰吟不少脍炙人口的妙对妙联。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
相传粤东才子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7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清初,我国大文学家金圣叹一天休闲无事,感到无聊就到金山寺游玩,下榻在金山寺的客房,晚上,金山寺长老寺宇和尚来访,因他与寺宇和尚是莫逆之交,而且是联坛之挚友,于是两人就互出楹联消遗,你出上联,我对下联,两人越谈越投机,不想已经到了半夜,金圣叹感到困乏,不断打着哈欠,他就问寺宇长老,现在都是什么时辰了,这时轮到寺宇长老出上联,寺宇长老开玩笑地说:“这是我出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7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起到真精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被赞誉为“诗中之诗”。 它作为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文学形式,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对联有着很高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历来被世人所喜爱。在福清,历代不少名人都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他们与对联之间的逸闻趣事颇多,今收集几则以飨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7 2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