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你对礼仪中“尊卑”问题的认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20-1-11 0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完这篇文章,谈谈你对尊卑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今年春夏交接之际,公司组织了一次春游。从旅游公司租来的大轿车那天早上等在公司大楼的门口。公司老板和公司秘书随当时的人流最后上了车,上车后,秘书问大家:“都到齐了吗?”这种问法当然有毛病,大家面面相觑,没人作答(从逻辑上讲,在座的人都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老板修正:“在座的觉得还有谁可能没到?”大家左右看看,仍没有人说话(从逻辑上讲,在座的人都不具备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老板说:“好,我再上楼去看看。”于是跳下车,一溜小跑进了办公楼。十分钟后,老板跑回来,略喘:“没人了,可以走了。”这一幕大概不容易发生在中国公司里。一,老板大概不会那么“掉价”,二,他手下的人大概也不会那么没“眼力价儿”。
我初到美国读博士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我们一群研究生坐在实验室里聊天,我们的导师教授走了进来,站在了我们中间加入了聊天。其时所有的座位都被学生占了,导师就站在那里说话,没有人起身给他让个座。他站的位置并不在我的身边,我觉得我让座会让我那些坐在导师身边的美国同学难堪。但他们显得很坦然,没有任何动一下的意思。我坐在那里如坐针毡,终于觉得无法再有无动于衷的坦然,我于是站起来,请导师坐在我的位置上。导师听完我的邀请,问:“你要走了?”我回答:“不。”他于是一脸不解地看了看我,并没有坐下,仍然站着继续他的谈话。我立刻觉得十分尴尬,倒好像是我做错了事。
如果是另一个学生走进来,我不会有给他让座的自觉,也不会觉得有那个必要。长幼有序,是中国人的美德。但在美国人的眼里,教授并没觉得他应该比一个学生更应该坐下而不是站在那里说话,我的美国同学们同样没觉得有这个必要。
中西文化对我的交替揉搓,终于使我渐渐意识到,中国人的礼仪是建立在以阶级,长幼为序基础上的礼仪,幼尊长,下尊上。无论“礼”,还是“仪”都基于一个 “序”字。“序”是单方向的。儿子不可和父母高声争论,但父母却可以理所当然的厉声斥责子女;下级对上级要唯诺有礼,上级对下级却可以趾高气扬。“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这种礼仪传统的直观表述。当中国人称自己是礼仪之邦时,所描述的也是这种阶级,等级特征明显的礼仪。从这个了解角度看过去,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国人和其他民族交往时的作为往往显得那么不懂礼仪,其实不光是和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人群中对陌生人的礼仪也淡泊几近于“无”。因为当我们的国人和一个和他“毫不相干”的人接触时,那些陌生人和他之间不存在明确的阶级和等级差异。他的“礼义”也就没有了立身的基础。所以,我们看到的现状是,中国人熟人之间礼仪是相当周到的,隔壁大哥,邻家大妈都是礼仪的实施对象。但对陌生人却经常是视若无睹。甚至偶有误会,便立刻恶语相向,拔拳相对。其实,残忍的讲,中国从来就不是社会层面上单纯地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尊敬基础上的礼仪之邦。而始终是一个以长幼,阶级为序的礼仪之邦。
我对西方的礼仪历史并不清楚。也许他们历史上的礼仪基础和我们一样。但从当代西方礼仪教育现实看,他们的礼仪教育至少在形式上是单纯以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为基础的,理念上忽略了人和人之间年龄,阶级的差别。所以认可和接受这种教育的人,对任何人或任何民族都有着基本的从人的角度为起点的尊重。这种礼仪才具有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平和普适。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起码修养。
不要为我们的人民在公共场所的不斯文表现感到诧异,以为是礼仪之邦的堕落。其实我们从来就不是真正社会平权意义上的礼仪之邦。你用这种意义上的尺度去度量一个从古以来就是建立在等级,长幼顺序上的礼仪之邦得出的结论无疑测量上的误差,并非是测量物本身的变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11 0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只是个需要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尊重自己,没有尊卑之分,又何必去为了那些世俗的规则束缚了自己思想尊重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11 0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没有尊卑之分,又何必去为了那些世俗的规则束缚了自己思想,每个人都只是个需要别人尊重自己。这个社会虽然仍然有些现实,但是做真的自己才是最自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