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凭秦朝的造船技术就能去日本?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11: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福: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有幸去了趟浙江奉化的徐凫岩风景区,在饱览了秀美景色的同时,心底隐隐约约感觉这里似乎同一个叫徐福的有着什么关系,但是,查了景区的官方网站,却又无一字提及,看来,是我想多了。
在我的心目中,这徐福就是个超级大骗子,把个聪明绝顶,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忽悠得是一楞一楞的,最后是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和大批宝贝跑去了日本,优哉游哉的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再也不回来了。
其实,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这徐福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小人物,但在日本却很有地位,说家喻户晓自然是有些过了,但很多日本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当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建有多处纪念馆,他在日本是一个与杨贵妃齐名的人物。
徐福是个术士,他利用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梦想,号称能去海上找到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仙丹,两次骗得秦始皇的信任,结果是如云鹤杳天,一去不复返了。

徐福东渡,为秦始皇采不老之草,求长生之药,最早是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但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后来如《十洲记》等就要详细了许多,及到《汉书》时,内容便更加的丰富了起来,但大致不差,都是在基于司马迁的说法多了些发挥而已。
我对徐福东渡一事是早就存疑的,何为东渡,东渡就是去日本吗?为何不会是去台湾?而依照秦朝的造船技术,应该是达不到横渡日本海水平的。
想那千年后唐朝的鉴真和尚,花费十年,九死一生的渡了六次才到达日本,眼睛都被弄瞎了,可见有多艰辛,唐朝的造船技术要比秦朝来,不知提高了多少。
而徐福在千年前,率领数千人就东渡日本,且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视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这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我觉得,东渡肯定不是去的日本。

在司马迁之后的史家都没有说徐福是为秦始皇寻找神仙,更没有说他入海就是去了日本,无论是《汉书》或《后汉书》都如是,只是说徐福是“避祸”而下海,去的是“夷洲及澶洲”,夷洲是台湾,至于这澶洲是何地,不知,估计是山东的某个小岛,肯定不是日本。
尽管“前四史”都有“徐福入海”的记载,但是,《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个很严谨的学者,他对此事用的是“传言”二字,而且,去的地方也不是日本,而是蓬莱。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真有徐福入海东渡一事,同日本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这是唐代诗人汪遵写的一首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把徐福乘船入海比作陶渊明寻找《桃花源》一样。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徐福东渡是“避祸”,而不是替秦始皇拜仙求药,至少在唐代时是主流认知。

但是,徐福的“避祸”是为避“秦乱”,还是骗了秦始皇一堆的钱财而不敢回去,从而去“避祸”的呢?这个就牵涉到徐福是否是受秦始皇派遣的真实性了,不过,连范晔都说是“传言”,现在的我们如何还能说得清楚?所以,只能去猜测了。
我认为徐福出海是避“秦乱”,而不是替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因为直到宋代,一些为避蒙元而去日本避难之人,都把自己比作同徐福一样的际遇,而日本多处徐福墓碑上也,明确写着“盖徐生之避秦”。
当然,这属于见仁见智之说,是不足为凭的,也没有什么铁的证据,因为,毕竟他入海替秦始皇求仙药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无人能推翻,只是我不知道为何后来治史之人都没有采集,所以,司马迁的说法只是一孤证,也许是他老人家为说明秦始皇迷信而想当然的说辞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秦始皇并不是一个迷恋长生不老之人,秦国建立后,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而他也是一个勤奋的皇帝,每天夜以继日,批阅百余斤的文件,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问仙炼丹地求长生。

当然,任何一个人都想长生不老,历代皇帝更是如此,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对此我们不应该对秦始皇的所置疑,即使是他听信了徐福的游说,也是以一种“有当无,且信之”的态度来处理。
但是,他应该不可能在“焚书坑儒”之后,还对徐福一而再的给予那么大的财力支持去寻仙,一条阴沟中翻几回船,这不是他为人处世的风格。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为修陵墓是运用了70万人力,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赤者的“大手笔”,也是他给自己身后准备的地下宫殿,如果他是迷恋长生不老之人,那就解释不通他费力的修陵之事了。
自唐朝有来自日本的“遣唐使”后,不时有日本的僧人和留学生来到唐王朝学习和交流,出于对大汉民族的崇敬,他们也乐意将徐福说成同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于是,五代后,在中国的书籍中有了徐福所率的数千人东渡日本,成为日本民族的先人,或重要组成部分的说法。
日本由于当时同大陆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们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想方设法的同他们扯上关系,据说,现在日本有关徐福有遗迹有50多处;当然,更有名的是说杨贵妃逃去了日本,还有人发文说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代,好荒唐。
当然,关于徐福去了日本都是一些野史所记载,要是徐福入海真是去寻找神仙的,试想,带上那么多的童男童女,规模如此之大,这可能吗?再说,他还要带上“百工技艺之人”,这是要去给神仙盖房打铁吗?
徐福还携带了大量的典籍图书,这就更荒唐了,这是他自己看啊,还是要送给神仙看,说不通嘛;更不可思议的是,徐福还携带上五谷等物,难道神仙也要吃饭?肯定是瞎猜瞎编无疑。

但是,很多人是相信徐福是出海寻仙,去的地方就是日本,这其中还包括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后世很多人的推波助澜下,徐福入海一事就被世人所接受了。
而现在,更有人将此事同秦始皇的高瞻远瞩结合起来,称其为有“海洋意识”,派徐福东渡日本是为了开疆拓土云云,这个就太想当然了。
想那秦始皇灭六国后,全国的军力分为两支,一支由蒙恬率领,修守长城;另一支则由屠睢和赵佗率领,去征服南方的百越之地,手中几无常规部队可调遣,及秦二世时大泽事起,无可奈何的用一伙修秦陵的乌合之众前去御敌,好狼狈。
北地的匈奴,南边的百越,西边的羌和戎都还没平定,这些眼见的地方都没到手,怎么可能会打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边海洋岛屿的主意,这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何况,当时的航海技术也不能支持。

仅凭琅琊刻石中对秦疆域的描述,“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以此就认证秦始皇早有吞并日本的雄心,这完全是一种臆测,他连日本在哪个方向还不知道呢。
所以,说秦始皇有开拓海疆的意识,这只能说是对秦始皇的无限拔高,以及对徐福入海一事的胡乱猜测,是完全没有根据胡说。
至于徐福本人其实也是谜团重重,有说他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也有说他是纵横家王诩的弟子,更有人考证出,他在日本建国,成为日本神武天皇等等。
这些就不用批驳和认证了,前面他身份的认定,谁也拿不出铁证来,而秦始皇是因为被他欺骗,暴怒身亡一事,则更是无稽之谈了。

至于说他后来在日本的经历,反驳者都自是多多,但我只说明一点,徐福所处的秦朝,各国文字早已定型,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后,“书同文”的政策使文字更加的规范。
如果徐福去了日本,那文字必将在日本被推广,而日本的文字虽然难以认定是何时形成,但肯定是在公元几世纪之后的事了,要是徐福去过日本,怕是不会有日本现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了吧,直接用秦小篆岂不简单!
很多人坚信徐福是入海寻药,并且有“专家”考证是找到了仙药,说来很是吃惊,竟是生长在日本祝岛的一种叫千岁的水果,说人话就是野生猕猴桃,这就让人太无语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徐福就是一个如被秦始皇坑杀的卢生、侯生一般的术士,为“避祸”而入海,后来在一个“止王不来”之地,不知所终,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