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让孩子“打回去”之后,会发生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久前一篇《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圈内人不断转发,询问我的意见。一直以来,我都回避这样有争议的话题,往好了说,性格温和,往坏了看,不想与人发生正面冲突。直到圈内女侠莉莉拔剑而出,有理有据,有引申有延展的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那么,我也来一个比较大胆的假设。当父母给孩子说“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之后,会发生什么?
假设这是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取的唯一的方法,而他天性胆小。他根本不敢采取这个行为,一方面面对“欺负”他的人仍然无计可施,一方面还无法面对给他提出“打人”建议的父母。如果他哭泣的再次找到父母,迎接他的可能是“你怎么胆子这么小,怎么就不敢打回去”甚至是不屑的表情。想想这个孩子他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两难境地。本来大多数受欺负的孩子本来就容易胆怯害怕不敢表达,此时的孩子,被别人继续欺负的自我否定远远没有来自于父母的轻视来得强烈。
假设孩子执行了父母的“打回去”,如果在他和对手的抗衡中他“成功”的击退了对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老师、对方父母的介入。此时,孩子父母会怎么选择面对?爸妈们就真的认为孩子能够把“力道”控制在击退对方而又不导致伤害的范围之内吗?
如果孩子打赢了,并且自己的地位得到提高。那么在他的逻辑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判断“原来还是要靠拳头才能解决问题。”“依靠别人都没有用,我还是要最厉害的才行。”这样的判断会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呢?这个孩子会成为以后的小霸王吗?如果他处于青春期,会发生什么极端事件吗?设想一下,孩子不久之后就会成为那个你现在都觉得“讨厌”的喜欢打人的坏孩子。那这又是谁的因素呢?
如果我们冷静下来分析,自然之后,当我们让孩子“打回去”之后,发生的所有一切都是孩子无法承担,而我们也无法接受的。
我们为什么没有寻求老师的帮助?我们为什么寻求规则的保护呢?我们不这样做的原因来自于我们不会做,不敢做,还是我们的“不相信”。
在莉莉的调查中,发现“即使是这些高学历的学前教育,发展心理学专业人士也有很多人表示赞同。还有的虽然觉得理论上不赞同,但实际上也同意,因为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同学表示坚决反对,但他们周边的人会说:你还没有孩子,等你当了爸妈,你也会赞同。”
这么多成年人的赞同从哪里来?
“判断”和“方法”源自于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是否有执法部门能够给予公正的评判,或者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因为自己的软弱吃亏,是否因为看到强势的一方获得最大利益就心生羡慕和对自己的回避无比遗憾。
实际上这个已经不仅仅是教育学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的范畴,在社会发展中,价值观的改变在慢慢的推进和形成。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20年社会发展在每个人的烙印。
当我们让孩子“打回去”,这一巴掌狠狠的打在社会发展上。
到底我们相信什么,又不相信什么。
内容选自:
莉莉的文章分享:《由“谁打你,你打谁”引出的絮絮叨叨》
上濒《父母知道》课程:如何应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上濒公共微信号:上濒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