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考上北大的:书本如何由厚变薄、由薄变厚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选自王金战《我是这样考上北大清华的》北大篇,本文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曲一鸣、高考651分。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再提纲挈领、抽丝剥茧,将看似复杂、毫无头绪的知识用网络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来,同时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去审视学到的知识。
都说字典是无声的“老师”,但在高考考生眼中,教材才是“老师”,尤其对于需要大量背诵教科书的文科生而言。如何让这些“老师”真正成为让你受益的伙伴,掌握书本的薄厚变化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让文科生头疼的数学,我喜欢先让书变薄!根据笔记和教材中的关键概念,整理出知识结构框架,只需要一张A4纸,便可洞悉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平行,有深化,还有延展。根据这些关系,便能够整理出高中文科数学的知识脉络,一纸在手,数学无忧。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融会贯通。
当你成功地将数学书变薄时,再逐渐让它丰富起来吧,充实起来的办法就是补充必要的练习。我不是推崇题海战术,只是没有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的,所以不要轻视练习磨合的过程,如此才能将知识点运用到实战当中。最好每个知识点都做一下典型的习题,在头脑当中记住一些经典的题型,特别是高考真题。
最考验脑容量的文科综合——史地政!对于文科综合,我喜欢先把书变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多地记忆教材的知识点和老师传授的内容,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史地政,所以只有尽可能多地补充知识,才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个时候需要咬紧牙关,背不下来也要背;这个时候也需要合作,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考核,无形之中扩充了两个人的知识量。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再提纲挈领、抽丝剥茧,将看似复杂、毫无头绪的知识用网络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来。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去审视学到的知识。例如:历史可以按国别、时间、人物,用比较的方式把几千年的事件串联起来;地理可以按国家、大洲将书本知识点归类,用理论解释现象,用规律预测发展。请铭记:文科知识始终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定要关注现实,我们都懂得纸上谈兵的悲剧,因此,将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才能发挥知识本身的作用。
高中的语文教材是针对所有学生编排的,但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针对这个情况,我喜欢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书”。我创造的书以文言知识为主,诗歌、成语为辅。纯粹的知识,只需一张纸,便能让你了如指掌。在我自己的“语文书”中,我更喜欢把必修文章中的语句补充进来,每个语法点一定会有配套的例句,如此,既能掌握语法,又能更加熟悉教材。成语一定是积累得越多越好,诗歌也是赏析得越多越好,这样会培养出一种被称为“语感”的东西。不要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就轻视语文,不仅仅因为语文是高考科目,更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我一直认为英语教材最精华的部分是书后的语法页和单词页,而且和语文一样,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基础和语感格外重要。在这个英语越来越普及的时代里,作为一种工具,英语是重要且必要的,它毕竟是全球通用语言。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态度、心态、严谨程度和细心程度等等,这么多的科目,更要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可为了一科而放弃其他,也不可所有科目一起抓,没有重点。相信只要有恒心,肯坚持、肯吃苦,书本自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助你迈入心仪大学的校门!

【王金战点评】就写文章而言,古人曾云,宕开一笔是妙招。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对数学、物理、化学而言,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将书由厚变薄,此后通过强化练习,将书再由薄变厚;而对于语文、英语、文综来说,恰恰相反。一鸣同学能够针对学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咨询电话:4006868661咨询微信:kgedu2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