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的错,为何要我们承担?(1995-2003年入学,毕业后失去一切的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9-7-18 21: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作为同一类人,我做的转载,想听听意见,如果想联合起来,就到贴吧"非转农"里做登记,我想联合全国,组一个万人以上的上诉团.不就不信GJ不重视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作为同一类人,我做的转载,想听听意见,如果想联合起来,就到贴吧"非转农"里做登记,我想联合全国,组一个万人以上的上诉团.不就不信GJ不重视
在这里,我首先引用一位网友在“省长信箱”中发自内心表述的话语:“省长您好:
1995年,大中专毕业生不再享受“包分配”的政策,此后直至2003年,国家政策要求大中专生必须将户口迁至学校,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只能接受强制性的“农转非”。但是 2003年后国家政策又规定大中专生入学时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农村新生有了选择权,大部分都没有“农转非”,而1995年以前的都有分配工作,这样对1995-2003年入学的学生极不公平,目前一系统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
1、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毕业后人在农村,户口却一直在人才中心集体户口,人户分离,无法落户、无人管理,成了游离状态。无人问津,感觉就像在外漂泊的异乡人。甚至连目前农村选举村委委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剥夺,连国家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难到就可以这样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2、土地征用无法得到补偿。
1995年国家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政策,来自农村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由于户口迁出农村不是农村户口而无法享受村民待遇。目前土地被征用,那些出嫁不居住在本村的人,因为没迁户口可以享受土地赔偿,而土生土长在农村且目前仍居住在村里的人,却因为求学被强制成为非农户口,而得不到村民待遇,这样的境地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3、我们的孩子莫名成了黑户。
将户口转回村里时,村民是有不少意见的,目前政策是要村组里开会通过,但村民认为是回来分利益的,都不同意我们回迁农村。而城市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大,工作不好找,房价高。当前城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低工资与高房价形成鲜明对比,房价之高,令人望而却步,拿1000多块钱的工资,无法在城市立足,不吃不喝得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且人事档案长年挂在人才交易中心,每年还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户口回不了村,只能挂在人才中心,而人才中心目前只出不进,孩子生下来就成了黑户,以后读书等一系列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这类学生的家庭基本都是世代农民,父母响应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父母只有一个孩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养大,供其读完中专、大学,也是希望早日为家里分忧解劳,没想到毕业了不但没有稳定的工作分配,却连村民待遇也享受不了,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结果却还要父母在生活上接济、照顾我们,还不如当初没有选择读书求学的同龄人,这使他们的心理严重失衡,身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请问面对他们,情何以堪。
巨大的压力,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今后最少将要抚养4个老人,赡养两个小孩。很多像这种情况的人,由于担心负担太重不敢找同样是独生子女的人结婚,结果连婚姻大事都被耽误,上演着很多悲剧。浙江大中专生的问题矛盾日益突出,生活在农村,却没有归属感。在浙江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将其户籍回迁,而素质更高的大中专毕业生若不能迁回,真是太不合理了。
这类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问题已经迫切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面对政策空白政府迟迟未出台相关政策也属典型的行政不作为。在浙江农村征地补偿方面已经非常混乱,大中专生在靠运气生活,你运气好跟村里的关系好一点就分一点,运气差村里的关系差一点就分不到。这在群众中影响恶劣,很多已不安于生产,为了争夺分配大打出手,社会不稳定,人心涣散,群民的价值观已经扭曲,想的拉关系讲人情。
我们需要公平的待遇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21: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现实社会不行也得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