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有明显的关联性?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9-6-9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除直接造成山坡表层破坏(如激发山崩、滑坡等)外,还导致山坡上的岩(土)体松动,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大量松散碎屑物质。因此,泥石流的活动和地震的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但泥石流活又明显滞后于地震活动周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6-9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盆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6-9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为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才容易形成泥石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6-9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动性断裂带是地壳最不稳定区,现代地震多发区,在强地震过程中或地震后,处于和四度以上地震裂度区,泥石流成片发生,并在地震之后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8.5级大地震,破坏了山体稳定,增加了巨量的活动性松散固体物质储备,促进了强震区内的泥石流形成,使藏东南一带的泥石流持续活跃了10多年时间。汶川5.12地震改变了地表原有的平衡格局:相对平衡阶段→突变阶段→急剧的应力调整阶段→相对平衡阶段。现在是处在一个急剧的应力调整期中,随着地应力调整和在多种外动力的作用下,地表还可能发生多种次级灾害。汶川5.12地震后:山体破碎,河流失衡,崩、滑、流将在急剧的应力调整期内,由活跃向平衡发展。震后流域内的坡面上和沟槽中增加了大量的松散物源,绝大部份物源是处在小震和无水动力作用的动平衡的临界状态下,一遇水动力作用,就可能形成泥石流搬运;河流经过了震后一个雨季的水、沙输移和搬运,大量泥沙淤塞在沟口和河道中,原有的输沙平衡状态已经破坏,各级河沟已不勘重负;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大、堵塞增大,危害性也在增大;沟岸、沟源的松散物源量大增,河床周界极不稳定,搬运过程是不连续的,逐步向下呈间歇性输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