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精髓在于发现价值的能力(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伟大的人也会随岁月消逝,但他们的精神可以永恒。端午节过了,屈原的精神仍将永续传承。“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次重读,是每一次的提醒,投资路上,既开满鲜花,也充满荆棘。
究竟什么是价值投资?如果没有记错,国内最早引进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应该是孙涤,我是在1996年前后在《上海证券报》他撰写的专栏(“财经闲话”或“闲话财经”?)中开始了解沃伦·巴菲特,当时只觉得好像言之有理,并开始从第一只股就付诸实践,但可笑的是,我并没有对巴菲特这个人物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不是叫“道传无心者,佛接有缘人”?
价值就像《时空的未来》中那个古老教堂的铃铛(或者别的有趣的地方),它处在不同坐标的同一个位置,事实上只有惟一一个铃铛处在那个惟一的地方,两个观测者只是在描述位置的数字(坐标)上产生了分歧。但他们所测量的数据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索罗斯和巴菲特有没有本质的区别?我听过无数人无数次这样的说:学巴菲特太难了,还是做索罗斯好。我想说的是,学巴菲特和学索罗斯一样难,没有哪一个行业能轻易获得成功。否则老巴不会说“投资比你想的要简单,但比看上去要难。”千拳归一路,一路通,百路通。巴菲特和索罗斯没有多大的本质区别,他们做的是同一件事,低买和高卖,区别在于索罗斯更擅长高卖和对整个经济体价值的判断;巴菲特更擅长低买和对微观企业价值的判断。我们也没有理由判定,研究宇宙天体比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家哪个更伟大(或更渺小),哪个更容易(或更难)?
关于投资的话,都被巴菲特赶早说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很不幸;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又很幸运,前人已指引方向,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巴菲特的很多话也是出自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和邱吉尔等口,例如那句者名的“第一不要亏损,第二记住第一条”邱吉尔的山寨版。
价值投资是大道,但也是一项艰巨的劳动。前半句是说价值是本质,价格是现象,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结束。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之后,又要在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指导下继续研究新的现象,从中发现更深刻的本质。所以舍本逐末主动追求差价,犹如橼木求鱼。后半句是说要取得真经,是要花苦功夫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谈论政治、猜测所谓主力动向、技术指标等等,皆因懒惰,因为这些都可以靠“聪明的脑袋”完成,而他们往往又自认自己比别人聪明。故此许多人也对目前的博客现象提出疑问:优秀的基金经理肯定是将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公司和投资上,而那些每天花大量时间撰写(转贴)博客,试问一下,他有多少时间放在看公司的年报和寻找优秀的企业思考上呢?”格雷厄姆对类似现象也曾做过形象的描述,后面几篇我会摘抄一些。
网友推荐了一些关于价值投资讨论的博客或文章,故此篇也算作回复。另释疑一下,除了黄、骗等违反法律或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文明,理论上我不对评论有任何限制,只是将近四年来评论跟贴的确极少,可能真的是投资可供讨论的东西很少。其实早前我也看过一些,这几天又看了一些。我的看法是,如果想真正对投资有所精进,那么大多数时间不应该花费在大量的博客上,包括我的博客。
武术界有谚: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绊三跤,方知天外有天。
中国的价值投资者绝大多数属于以上的初学三年或再学三年者,文章思想远远没有达到能指引方向的资格,除了给我们思考的启发。《证券分析》、巴菲特历年的致股东信(不要看集结成书的那种)和几次重要演讲、采访记录足以够我们学习和受用一辈子。只是很少有人会有耐心系统看完,包括我;在著名和非著名的博客中,能真正理解价值投资的,只是极个别,绝大多数只是躁音制造者。
似是而非的理论或观点往往特别受人欢迎,要么很能口号化,比如终生持有、闭着眼睛买,这些口号都属于衍生产品,是赌博用语;要么很容易引起争议或讨论,如同辩论赛一样,它的辩题一定是无法定论的。但是投资一定是要有定论的,因为投资的唯一目的是赚钱。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已为投资者全面、透彻、精辟的给出了关于投资投机的解释、定义和正反举例,里面早已对这些博客讨论的东西,给出了清晰的定论。巴菲特则用几十年的股东信告诉我们如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为投资提供了最佳的注脚。
四五年前曾在论坛呆过一些时间,总能看到有人随手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煞是羡慕他们的文才,悟道、论道,从玄学到八卦,从道家到佛家,禅宗、上帝,什么心态磨炼,人性修炼,境界提升等通通用上,倒是能给人补充一些投资之外的知识,但如果要我预测这些人的投资成绩,我会毫不犹豫打 ,这些侃侃而谈的人,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进入投资世界的真知状态。心态磨炼,人性修炼,境界提升,是“有知”的无意识的结果,当投资者真正完成“知”的任务后,根本没有需要“心态磨炼,人性修炼”之说。
这几年喧哗的“价值投资”者,很多2004年、2005年还见他们在“孜孜不倦”的研究波浪、差价、波动,比如“涨3%卖掉、跌3%买进”等等这些傻瓜理论,2006年后忽然扛起“价值投资”的大旗,并瞬间在博客的强大推动下,好像真的成了“中国价值投资的鼻祖”似的。这些人无非是“聪明”的看到了伯克希尔的那种运营模式及辅助展开的形式,比如开派对似的股东会、股东信,但是似乎并不深究,得以这种形式展开或维持的基石是什么?是巴菲特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资本分配能力,这种商业模式是否可行的首要前提是,创业者本身在行业里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认识,而不仅仅是在这个行业里呆了多长时间。西施皱眉之所以美,是因为西施本来就是美人。
巴菲特说,伯克夏尔的竞争优势是它那很难被别人照搬照套的经营模式,并说美国现在没有其它哪个公司有能力用任何大胆的方式采取这种模式。台积电的张忠谋先生说过,最赚钱的创新不是产品的创新,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相信,中国也不可能有企业或个人有能力复制这种商业模式,我们从没听说过巴菲特被称为“****第二”或“复制***成功者”,巴菲特就是巴菲特,凭的就是他那独一无二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如果可以被复制,那就不叫“护城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