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什么心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晋末年,汉主刘聪俘获晋怀帝司马炽后封司马炽为会稽郡公,他与这位会稽郡公有一番很有意思的对话。史书这样记载:汉主聪谓帝曰:“卿昔为豫章王,朕与王武子造卿,卿赠朕枯弓,银研,卿颇记否?”帝曰:“臣安敢忘之!但恨尔日不早识龙颜!”聪曰:“卿家骨肉何相残如此?”帝曰:“大汉将应天受命,故为陛下自相驱除,此殆天意,非人事也。”这个戏剧性的场面,极易使人想起后汉主刘阿斗那个“乐不思蜀”的典故。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的这位子孙,实在憨得比刘禅更逗人。要是刘聪也是刘备的血脉后裔,倒正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轮回和报应。然而,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会稽郡公”。我要说的是刘聪——此时此刻,刘聪什么心态?刘聪在逗司马炽,就像逗动物园里的老虎猴子大熊猫。“朕”与“卿”的称谓倒了过来,昔日的“真命天子”,如今俯首称臣,而且只恨自己“不早识(刘聪)龙颜”,对于刘聪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快感。刘聪在挖司马炽的老底,对于失去了昔日的尊贵威严而沦为阶下囚的皇帝,抖出他的“先前阔”,或许就比当着刘邦的面抖出他当年当无赖或当着韩信的面抖出他当年胯下受辱更为刻薄。刘聪就这样在戏弄司马炽的过程中展示着自己的得意心态。他以后大宴群臣时叫司马炽“青衣行酒”,他以后俘获晋泯帝司马业,封他为“光禄大夫”,出行时叫司马业“戎服执戟前导”,让路边的人指着司马业的鼻子说“此故长安天子”,都是这种心态支配下的作为。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说历来的统治者: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待到一个下野,彼此间也就客客气气了。我原想,这“客客气气”的证据之一,就是“下野”的那一个往往被封为什么“公”,什么“侯”。后汉主刘禅是被曹魏(其实已是司马昭当权)封为“安乐侯”的,宋恭宗赵显是被元朝的新贵封为“瀛国公”的,元顺帝的封号是朱元璋赐予的,皇孙买的里八剌则是被常遇春活捉后封为“崇礼侯”的。但从刘聪与司马炽司马业的故事看,这“公”与“侯”其实倒只是被逗着玩的一种角色,或许连这些封号本身也是一种嘲弄。至少至少,刘聪是这样做的。不知道刘聪有没有想过,在刘阿斗“乐不思蜀”的那一幕中,嘲弄刘阿斗并为这个“扶不起的天子”发出无限感慨的正是司马炽司马业的先祖司马昭,“颇思蜀否”是他问的,“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是他说的。司马炽是司马昭的孙子,司马业是司马昭的曾孙,相隔并没有几代。凭刘聪的那股得意劲,我以为是压根儿就没有想过的,他不像元朝的弘吉剌氏皇后,看到尚未成年的“瀛国公”就想到自己的子孙,没有一点胜利者的喜悦,他不会想到这个历史怪圈的深刻内涵。按照血统继承皇位的世袭,有其天生的弊端。皇位只有一个,皇子皇孙却是绵绵不绝而且以几何级数增长,虽说不是机会均等,却也人人都有机会,于是互相残杀,为争一把交椅而斗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就是这个刘聪,其实也是杀了他的兄长刘和而坐上汉主这把交椅的。另一方面,因为皇子皇孙命中注定日后不是皇帝就是皇爷,从小养尊处优,深禁宫中,既不懂民间疾苦,也缺乏人生磨砺,于是不免逐代蜕化,即使祖上播下的真是龙种,到头来也会变成跳蚤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有其客观必然性。如果想到这一层,刘聪就不会有这种得意的心态。刘聪戏弄司马炽司马业后不久,就甩手西归,他的“太子”刘粲按照世袭的老谱坐了皇位之后,竟然对他留下的四个年未二十的妃子非礼,于是被人找了个借口杀死,连刘聪和他老子刘渊的陵墓庙堂,也一起被人拆除。这简直就是现世报。假如刘聪亡灵有知,大概是再也得意不起来的。汉主 司马炽刘渊 刘阿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