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银行利润放缓、大幅裁员释放出啥信号?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一份有关中国各大银行的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员工数量共减少了17824人,这至少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银行正在试图对其约300万名网点员工进行裁减。
银行裁员一线柜员首当其冲,另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称,全球最大银行、网点超过1.6万个的中国工商银行去年裁减了14090名柜员,其中一些柜员被直接裁减,而另一部分人员则被换岗到其他部门。中国建设银行的柜员人数减少了30007名,而中国农业银行则减少了10842名柜员。
不过,即使面临中国银行业大幅裁员潮,国内四大银行在2016年底的员工仍有163万人之多。而在全球员工数量最多的上市银行排名中,前五名里,仍有四家是中资银行。对此,业内人士更直白表示,持续的岗位调整将有助于使中国银行业的柜员数量在未来十年再减少20%。那么,中国银行业为啥要裁掉如此多的柜员呢?
首先,银行业净利润增长呈现下滑趋势,不能再养这么多人了。五大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基本上是在“1”上下徘徊,中行更是首次出现了上市以来的净利润负增长。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大幅下滑,裁员自然在所难免。
资料显示,工商银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0.4%;农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839亿元,同比增长1.86%;中国银行实现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3.67%;建设银行净利润为2315亿元,同比增长1.45%;交通银行则为672亿元,同比增长1.03%。
上市银行利润下滑的的根本原因是:一是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萎缩,导致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水平下滑。二是,利率市场化步伐推进,银行净息差水平收窄,五大行利息净收入降幅在6%-9%。三是金融脱媒也降低了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发债、新三板、IPO等多渠道融资了。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计提风险拨备也要冲减掉一部分利润。
再者,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让各上市银行发现,拥有过多的物理网点和柜员是累赘,而不是优势。信息技术的提升,带来客户习惯改变,是银行瘦身的主要原因。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电子化渠道接受金融服务。
比如,工行网络融资额已超过6300亿元,100笔业务已经有92笔业务是在线上完成,已经成为最大的互联网融资银行。中行电子渠道业务的替代率达到了91%,内地智能化的网点占到了50%。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已达到95%以上,这意味着银行减少了对传统物理网点的依赖。
而随着传统银行的电子化程度的提高,普通百姓也越来越习惯于选择ATM机或互联网进行交易。比如,个人账户开通了网银,就可以绑上支付宝、微信,缴费、转账、汇款等业务在电脑和手机上就能办。大额的取款业务,也可以通过ATM等方式自助完成,基本上不需要去柜台办理了。
最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坐吃存贷利差的好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迫使银行从原来专营存贷业务,逐步向中间业务(包括各种理财产品)、投行业务转型(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增值服务)。而在全面转型之时就必须优化各岗位员工结构。
像西方国家的银行60-80%是营销人员,柜员占比只有20%-40%。而我国银行业的物理网点在过去主要是“核算交易型”,现在正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柜面人员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空间非常大。未来将与欧美国家银行人员结构趋同。
实际上,尽管未来银行业柜面业务仍然有减少的空间,但从五大行的裁员情况来看,柜员和员工总体上略有减少这主要还是为了结构调整和优化。部分柜员将会在银行内部进行培训,大规模的裁员潮不太可能出现。
四大行集体大幅减少物理网点和柜面职员这并不足奇,既有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也有互联网电子化交易时代的到来,不需要再养这么多柜员,设立这么多网点。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期,由原来的依赖于存贷差业务逐步向中间业务等领域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岗位结构调整和优化,让更多的柜员转岗至营销业务员,这也是大势所迫。

本文由不执着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观点犀利、时效性强,财经爱好者喜爱的内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