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30 06: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至孙吴赤乌四年,康僧会尊者,特开化建业。蒙如来舍利降临,致孙权极生信仰。遂修寺建塔,以宏法化。此法被南方之始也。
至晋而遍布高丽,日本,缅甸,安南,西藏,蒙古诸国。
自兹以后,蒸蒸日上。至唐而诸宗悉备,可谓极盛。天台,贤首,慈恩,以宏教。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以宏宗。南山,则严净毗尼。莲宗,则修专净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职,犹六根之互相为用。
良以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律为佛行。心语行三,决难分属。约其专主,且立此名。唯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以故将堕阿鼻者,得预末品。证齐诸佛者,尚期往生。
如来在世,千机并育,万派朝宗。佛灭度后,宏法大士,各宏一法。以期一门深入,诸法咸通耳。譬如帝网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悉摄一珠。参而不杂,离而不分。
泥迹者谓一切法,法法各别。善会者则一切法,法法圆通。如城四门,随近者入。门虽不同,入则无异。若知此意,岂但诸佛诸祖所说甚深谛理,为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即尽世间所有一切阴入处界大等,一一皆是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又复一一皆即是真是本,是心是性也。以故楞严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由是言之,无一法非佛法,亦无一人非佛也。无奈众生,珠在衣里,了不觉知。怀宝循乞,枉受穷困。以如来心,作众生业。以解脱法,受轮回苦。可不哀哉。以故宏法大士,不惮艰辛,种种方便,而为开导。令其谛了十法界因果事理,彻悟即心自性,以迄究竟圆证也。
到了东汉时期,佛教才传到中国,当时因为风气还未传开普及,所以只在北方流通佛法。
到了三国时期,孙吴赤乌四年,康僧会尊者,来到建业,开化众生,当时至诚祈祷三七二十一天,感得佛祖舍利降临,导致当时不信佛的孙权生出极大的信仰,于是下令修建寺院佛塔,宏扬法化,这就是佛法传到南方的开始。
到了晋代,佛法不光传到南方,而且已经遍布高丽,日本,缅甸,安南,西藏,蒙古等周边国家。
从那以后,佛法蒸蒸日上,到了唐朝,达到极其鼎盛的时期,诸宗都已经齐备,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宏扬教宗,禅宗的五家: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宏扬禅宗;南山专修律宗,莲宗就专修净土法门,就好像政府各个部门一样,各司其职,如同六根相互配合一样。
教下就是佛的言语,宗门就是佛的心,律就是佛的行,心语行这三者,并不是割裂分离的,只是各宗有侧重专主的方向不同,所以立这样的名称。
唯独只有净土法门,对于凡夫入门办道,门槛最低,方便接引博地凡夫,实际上,却是诸宗究竟的归宿,所以即将堕入阿鼻地狱的人,修净土法门也能得预下品下生,即便是证齐诸佛,证得等觉菩萨,都还要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
佛祖在世的时候,千机并育,万派朝宗。等到佛祖涅槃之后,众多宏法大士,就各自宏扬一个方面,希望一门深入,诸法皆通。就好比玉皇大帝的摩尼宝珠网,上面有一千颗宝珠,每颗珠都跟其他珠分开的,但是每一颗珠都映入其他所有珠,所有的珠都能出现在每一颗珠里面。这样就是参而不杂,离而不分。
拘泥于表面行迹的人就会说一切法,法法各自有别。而善解如来真实义的人,就认为一切法法法圆通。
就好比一座城池,有四座城门,你距离哪座城门比较近,就从哪座门进城即可。虽然入门有不同,但是进的城却是同一座城,没有区别。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不但诸佛诸祖所说的甚深谛理是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就连世间所有一切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一一都是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一一皆即是真是本,是心是性。所以《楞严经》里面开示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都是如来藏,都是妙真如性。
从这里来说,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也没有一人不是佛啊,佛祖是究竟佛,是已成佛,我们这些凡夫是理即佛,也是当成佛。
无奈众生迷惑,明明有一颗无价宝珠藏在衣服里,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身怀无价宝,终身做乞丐,枉受穷困,心性与如来一样,却造下恶业,明明可以解脱,却虚受轮回之苦,你说是不是悲哀呢?
所以宏法大士,不惮艰辛,用各种方便来开导一切众生,让众生明了十法界的因果事理,彻悟即心自性,然后逐渐达到究竟圆证。
出自: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续编《文钞》二卷、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