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复制链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戊戌变法,光绪主变。中法战争的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就看到清朝必须要变革,要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积极变法,从光绪二十四年的四月二十三日,到同年的八月初六,一共103天,所以叫做“百日维新”。具体过程我都不说大家都很熟悉了。因为这次变法,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侵害了一部分特权人的权利地位和利益,他们就结成一伙,所谓“后党”。另外组成所谓“帝党”,慈禧发动了一个“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残遭杀害,光绪帝变成了囚徒,监禁在西苑瀛台,或颐和园的玉澜堂。大家到颐和园可以看,完全是一个死院,东西两厢的墙是一个暗墙,不能从窗户跑,皇后住后院也不能到前院来,完全面对一个囚徒的生活,从光绪24年到34年光绪死,整整十年。“戊戌变法”是清朝五次历史机遇当中的最后一次,这五次历史机遇我最后还要说,最后一讲还要说,就是清朝丧失了最后一次改革变法的机会,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清朝的灭亡。清朝灭亡,戊戌变法失败,固然是人民的损失,国家的损失,首先深受其害的是清代的皇室贵族,是八旗。因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首先矛头指向的是皇亲贵族,他们由天皇贵胄变成普通的平民。参考资料:《清十二帝疑案》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B、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正确答案是A这是一道错题,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政治上无实权只是直接原因我和几个老师讨论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B、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其实,当年的康熙,只有不足十岁,就能够擒拿住鳌拜,以光绪帝的年龄,又怎当不了慈禧?真正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光绪帝不是康熙!也不是北魏的孝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科书上的内容忽视了高层政治斗争的真正原因。康有为的那一派人只是见缝插针,希望获取光绪帝的支持,来达到控制朝政的目的。请注意,维新派在朝廷的高层是几乎没有势力的,朝廷的高官全部被太后派的人把持着。为了得到掌握高官的目的,康有为才借改革之名博取光绪帝的信任,因为他知道光绪帝也希望取得实权,这一点上两人取得了共识,而改革往往是下层官僚向上层官僚发出挑战的一贯手段。但正因为康有为等人没有掌握住兵权(袁世凯的出卖),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撼动太后派的势力。而太后派为了阻止这些下层官僚向上的攻击,必然以一种与他们完全相反的政治口吻迷惑天下百姓。比如康有为要维新,他们就要保守顽固。因此“顽固派”这一说法仅仅是他们政治斗争所采取的一个幌子。如果康有为说要保守顽固的话,他们必然就要说维新改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说是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20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了不该相信的人另外组织等等都准备的不是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