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中所谓的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0-13 1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惠王听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养生之道,这就是: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