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98 | 回复98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究竟是什么?
  名已渡
  世界上各种意识形态对道的定义五花八门,不计其数。
  比如:
  有所谓哲学家(科学思想家的一类吧),把道归为形而上(虚)的思想哲学体系。想拿自己和道比,真真小看道了!自不量力!
  中国古人产生道这个概念时,哲学连屁都不是。
  粗话?为什么要用粗话呢?慢慢道来。老子还拿牝作比论道呢!牝是什么?牝是世间所有雌性两腿之间的那东西(生殖器),粗不粗!本文会故意使用一些粗话来论道,以纠正,常人对道的理解和认识。
  世界上有两大思想哲学体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意识)。
  所谓科学,无非是这两大思想体系为了证实自己加入了形式和辩证,以及数理逻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质上是唯心的。逻辑不过是工具而已。
  正如某人高声尖叫着:“这是科学!”那么我们可认为这某人一定是个唯心主义者。道理很简单:“那也是科学!而且和你那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正如某人手里摇晃着手机,高声尖叫着:“看!这是科学”。那么我们可认为这某人是个实证机械唯物主义者。手机是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谁知道那是手机还是石头。简单说来,手机没有说自己是科学,这某人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用手机来证明自己是科学,逻辑都混乱了,还谈什么科学!蠢猪一头。
  科学的概念一般和钱有关系。科学是西方人定义,中国人翻译过来的。从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
  事实上,包括人类的所有语言,词汇,逻辑全部是唯心的。
  有人说唯物主义是科学。不好意思,当你用了词汇,即使加上逻辑,唯物主义还是唯心的。因为,词汇和逻辑只在意识中存在,包括科学这个词汇!
  又有人说唯心主义不科学。不好意思,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科学理论和发明,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唯心主义者证实和创造的!
  ………………………………………………………
  发生什么事情了?什么也没发生。不过是因为没有道的观念而已。因为道不讲主义!让我慢慢道来。
  ………………………………………………………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译文:
  道,如果能够说得出来,就不是普通所说的道。道,如果能够被命名,就不是普通所说的名。
  宇宙万物,刚开始时是没有被命名的,这是宇宙万物开始时的状态。宇宙万物,一旦被命名,就可以称作宇宙万物有了各自的母亲和源头。
  所以,要经常考察事物未被命名时的状态和性质,是为了发现事物更多的奥妙。而,事物一旦被命名之后,应该多考察事物的规律和变化。
  作为事物无名态和有名态,这两者是同样的出处,不一样的命名方式,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称谓的玄态。
  事物本身是存在多重玄态,而正是由于多重玄态,正是发现宇宙万物的各种奥妙之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容 ﹔
  涣 兮 若 冰 之 将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译文:
  古时候,善于用道的原理来看待万事万物的人,他一定了解事物细微变化的奥妙,通达事物的原理之门。而别人看他也感觉深不可测。
  正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勉强来形容一下这样的人吧:
  犹豫起来象在冬天里涉水过河;
  警惕起来象畏惧四邻的侵犯;
  严肃起来他的容颜是恭敬的;
  开心起来如同冰雪将要融化;
  敦厚起来却显得那么的朴实;
  旷达起来却又显得内心若有深谷;
  混乱起来却又如被污染的浊水;
  安然起来如没有起风浪的大海;
  内心不平静时好像永远停不下来。
  谁能象被混乱污染的浊水那样靠着平静,慢慢恢复清澈的状态。
  谁能在外表安然,内心却在各种思绪的涌动中,慢慢产生出新的思考。
  正是内心保有道的原理的人,不会自满。
  也就是因为只有不自满,所以才能够,除旧迎新。
  ………………………………………………………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已渡
  道,既然是老子命名的,我们就随着他来看看什么是道!以区别于斜门歪道。
  …………………………………………………………
  严重提醒一下,在思维领域,道的概念是老子两千八百年前,第一个提出来并定义。至于斜门歪道,在他们的经书,著作里如何盗取,借用与老子无关。不要用了个道字就以为自己的经书,是真理,神圣不可侵犯!尤其是非中国文化,那不是偷,那是抢!至于翻译的毛贼盗用道的概念,数不胜数!不就一口饭,名和利吗?中国文化要注意自己成书的时间。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译文:
  有一种物,混然天生而成,先于天地被命名前就存在。
  这个物寂寞而又孤单,独自成立而不为其它事物所改变。
  完美的运行着从来不会停止,可以称为天地的母亲。
  我不知道如何命名它,
  勉强称呼它的字叫做道吧,
  勉强称呼它的名叫大吧。
  通过大(空间)可以了解逝(时间),通过逝(时间)可以了解远(距离),通过远(距离)可以了解反(反复)。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在命名后的领域里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学习地的规律,地学习天的规律,天学习道的规律,道学习自然的规律(先于天地,未名前的物)。
  …………………………………………………………
  此为正名,此为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明道时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
  那些混吃混喝的人,从死人堆坑里挖了些所谓经书。翻译成汉语时,拼了死命的,把道字往里填,来证明自己挖到了什么真理。白痴!
  老子是什么人啊!圣啊!二千八百年前就知道,这些鬼想干什么!不然开篇明道,却在二十五篇命名道!
  …………………………………………………………
  道可道,非常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在阐述道这个概念时,非常严谨,审慎。是为每一个中国人写的。是经得起任何时代考验的!除非你不知道!
  因为,道这个概念是一个思想意识体系。
  为什么说经得起任何时代的考验?
  是因为,“道”的概念来源!
  来源于人类的进化史,发展史。
  来源于早期人类,没房住(有巢氏),没熟食(燧人氏),没食物(神农氏)等等,是这个星球人类,唯一有真实发展进化史的文明!
  从一百五十万年前早期人类火的使用,骨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等,全部都有大量文物出土。
  从哪里开始的呢?七千年前。
  伏羲一画开天,始创八卦。开始有人类文明(早期人类杂居,不知父母),有文字,有中医……开始正式记录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创造文字,形成语法,非常艰难。
  直到老子二千八百年前,写了一本,以现在稍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书《道德经》。
  这个星球上有吗?没有!
  有鬼神吗?没有!
  有强迫吗?没有!
  只有逻辑。
  道来自于自然!万古不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老子在《道德经》里定义的道是天之道,自然之道,是用来解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之道。教人认识,包括自己在内的世间万物之道。
  老子的道不引经据典,不牵强附会。
  读懂,读完 《道德经》之后,就必须把 《道德经》这本书扔了。
  只留下原理在心中既可。所以,有了得道说,出道说。
  因为,任何人都会发现道是活的,是每一天,每件事都会用到的。
  第一,其原理不是一个道字能解释的。连老子本人都说,道这个字是他强行命名的。
  第二,其原理在抽象思维中能够较好体现。但,运用于现实时会有许多问题,比如:速度,时间等。
  举例:
  世间万物以不同的速度,变化运行着,你也一样,身处其中。这时你碰到了一件事。
  你请教两个人:孔子和老子。
  好为人师的孔子,应该会引经据典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又是某某高人说过,又是某某大师做过,跟着学就对了。
  而老子呢?可能什么都不会对你说,也可能会说些什么。
  奇怪吗?不奇怪!
  根据道的原理,老子首先要判断你的状态(道德,能力,欲望……),来决定可不可说。(知道,为什么“道不可说”了吗?)。
  因为,老子也是人,在对待别人时,要因时,因势,因能而作决定!毕竟,有时对你来说,不说比说好!
  这就是,老子的道和孔子的道的区别。
  什么叫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什么叫天行健,小人自强不息。
  谁作决定?你!
  问题是:你知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
  第一章
  老子限定了道概念的使用范畴,即道的使用只在意识(精神)范畴内。现实中是做不到的。
  无名,有名。指的是同一事物的命名前,命名后的辩证关系。
  常有,常无。(就是玄(元,悬,质疑),惚恍,混沌一个意思)指的是人对事物的态度要经常考察,考虑这个事物的两种或者多种状态。为之用呗!不然妙(处,用,途)之何用,还用得着找徼(痕迹,规律,边界)吗?
  玄之又玄,不就妻子,老婆,老伴的区别吗!还不是为之用呗,不然玄来何用!
  众妙之门。同一个物可有多种用途,看人使用哪个用途。同一件事可能多种(规律)原因,看人找哪个(规律)原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原因,是因为,有天下人都所知道的恶之所以为恶。
  众人皆知的善,之所以为善的原因,是因为,有众人皆知的不善。
  有和无是相对于生(存在,事物)来说的,困难和容易是相对于(事物)成就来说的,长和短是相对于(事物)的形态来说的,高和下是相对于事物的(满和不满)来说的,声音和声调总是相伴相和,事物发展总是有时间前后相随。这是事物永远的状态和规律。
  所以,智慧的人应该客观思考,看待和处理事物。通过行为来教授不了解事物的人。
  宇宙万物的创立(包含物质和规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创生时并没有名称,起作用却不是单一把持,成功了却不停歇。
  而正是因为不停歇,所以,永远不会离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为
  《道德经》第二章第一次出现了无为这个概念。值得大书特书。
  正是这个无为的概念大多数人不理解,包括所谓的国学大师们以讹传讹,导致更多的以讹传讹。
  于是,道“便”被归到形而上了。以至于,在解释此章之后的所有章节关于无为时,通盘大错。那么他们在解释其它所谓经书时的水平,可想而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无不为”了!只能归于虚无,神佛了!
  …………………………………………………………
  定义:
  无为和有为,对道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
  第一章和第二章已经对于,有和无,作了充分的描述。
  无和有,无名和有名,无为和有为,阴和阳,白天和黑夜,正和反,来和去,实和虚,可以和不可以,具体和抽象……这就是道的思维方式!辩证统一。
  无为和有为既是一种相对关系,又是一种绝对关系。( 有 无 相 生)
  举例:
  你的思维里有了个空塑料瓶。
  你的思维里的有为:1,装醋,2,装水,3,装酒,4,剪开装土……
  你的思维里瓶子就是无为,因为,你不过是用了一个瓶子的概念去思维(有为)而已。
  你能说这个瓶就是绝对的无为吗?不行,对吧。因为分明你已经用了无为的概念得到了无数有为的概念。
  反过来,这个无数有为的概念它的反面是无数无为,和无为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区别。
  而在道的概念里,无和有,混沌,玄,惚恍是一个思维层级的,非常大。
  …………………………………………………………
  下面是另一种表达式
  道的思维是二进制的!逢二进一。
  数学表达式:加法
  有四种情况:
  0(无)+0(无)=0(无)
  0(无)+1(有)=1(有)
  1(有)+0(无)=1(有)
  1(有)+1(有)=10(2,但是二进制没有2,进位表达为10,有)
  0 进位为1
  二进制就是等于2时就要进位。
  0=00000000无
  1=00000001有
  2=00000010有
  3=00000011有
  4=00000100有
  5=00000101有
  6=00000110有
  7=00000111有
  8=00001000有
  9=00001001有
  10=00001010有
  ……有……
  即是逢二进一
  …………………………………………………………
  那些所谓国学大师把无为变成了绝对的无为,什么都不要作为!
  但真实是无为是相对的无为,是无所不为。毕竟,都不是行为!
  而行为又是另一套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不崇拜以贤为德的人(闲人),可以使人们不去争做,以贤为德的人,以德为德之人。
  不认为难以取得的商品是贵重物品,可以使人们不去做盗贼。
  见不到,轻松就能得到满足的欲望(难得之货),可以使人们心态不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
  让人们学会虚心,自然就能够吃得饱饱的。
  认人们感觉到没有什么志向,那人们自然会去锻炼筋骨。
  而经常做到,让人们感觉无知(该知已知),无欲(欲已满足)。
  做到这些,即使最聪慧的人也不敢胡乱行为。
  经常保持无为的心态,就没有什么治理不了的天下和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当事物发生了矛盾时,还在坚持原来的使用方式,或许不是最圆满的方法。
  太深奥了,区别太大了啊,好像回到了才命名时的状态;认真区分后,似乎不是,但,好像又是。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没有重新命名,那又该怎样开始使用呢?这就是新事物新规律,诞生的前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