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雅趣]什么是中阴身?(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5: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什么是中阴身?答:根据上座部三藏,没有所谓的中阴身。因为在一世的死亡心与下一世的结生心之间,没有任何心识剎那或中阴身这类的状态存在。
  
  
  
  如果一个人死后将投生天界,那么,在他今世的死亡心与天界的结生心之间没有任何心识剎那存在,也没有中阴身。死亡一发生之后,天界结生心立刻生起。
  
  
  
  如果一个人死后将投生人间,那么,在他今世的死亡心与天界的结生心之间没有任何心识剎那存在,也没有中阴身。死亡一发生之后,人类的结生心立刻生起。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死后会下地狱,那么,在他今世的死亡心与地狱的结生心之间,也没有中阴身存在,他死后会直接投生到地狱去。
  
  
  
  中阴身的观念通常是这样产生的:有些人死后投生在鬼道一段很短的时间,然后又投生到人道,他们会以为他们在鬼道的那段生命是中阴身。
  
  
  
  事实上,鬼道的生命并不是中阴身。实际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在今世的死亡心之后,鬼道的结生心生起;在鬼道的死亡心之后,又有人道的结生心生起。
  
  
  
  由于过去的恶业,他们在鬼道受了一段很短时间的苦。当那个恶业的业力竭尽之后,因为成熟的善业,又再生起人道的结生心。
  
  
  
  还未能透视生死轮回真相或缘起的人,会误解那段短暂的鬼道生命为中阴身。如果他们能以观智彻底地辨识缘起,这种中阴身的问题就会消失,会彻底地从心中消失。
  摘自缅甸帕奥禅师问答
  
  
  
  香阴是中有吗?梵语gandharva音译为干闼婆、犍达缚、干沓和等,通常是指一类比较低等天神,意译为食香、寻香行、香神、香阴,为东方持国天王所统领。他们能歌善舞,被誉为天界的音乐神。依巴利语gandhabba,则音译为甘塔拔。
  
  
  
  南传巴利圣典在谈及入胎的条件时,也提到了甘塔拔。佛陀说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因素才能入胎受孕,即父母结合、母亲正处于受孕期,以及甘塔拔现前。
  
  
  
  例如佛陀在《中部.大爱尽经》中说:“诸比库,三者结合才会入胎。在此,父母结合,但母亲不在受胎期,甘塔拔不现前,这样不会入胎。在此,父母结合,母亲在受胎期,但甘塔拔不现前,这样不会入胎。诸比库,只有父母结合,母亲在受胎期,和甘塔拔现前,如此三者结合才会入胎。”
  
  
  
  经文中的“甘塔拔”和作为天界音乐神的巴利语相同。但是,这里的“甘塔拔”显然不是指天神。有人把它解释为所谓的“中有”,并认为这篇经文是佛陀说有“中有”存在的证据。然而,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不承认有“中有”的。
  
  
  
  中有:梵语antarābhava,又作中阴、中阴有、中阴身。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等部派所执持的观点。他们把众生流转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称为四有:中有、生有、本有和死有。
  
  
  
  其中的“中有”,是众生死后而尚未投胎之间的生命状态。如北传佛教《瑜伽师地论》卷一说:“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俱舍论》卷十也说:“三者食香,身资香食,往生处故。四者中有,二趣中間所有蕴故。”
  
  
  
  对于“中有”的寿量也多诸异说,如北传《俱舍论》卷九说:“尊者世友言:此极多七日,若生缘未合,便数死数生。有余师言:极七七日。毘婆沙说:此住少时,以中有中乐求生有,故非久住,速往结生。”
  
  
  
  那甘塔拔(香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爱尽经》的义注解释,甘塔拔:去到那里的有情。现前:并非父母结合时站在旁边观看叫做现前,而是由于业的运作,而使一个有情在那个地方出生是这里的意思。
  
  
  
  这段释文中的“并非父母结合时站在旁边观看叫做现前”一句,即否定了所谓“中有”的说法。《五部论注》中提到有些部派认为:“有所谓中有者,那些有情就像如有天眼的无天眼者,如有神通的无神通者,在父母交合和受孕时看着,能住立七天或超过七天。”
  
  
  
  如北传《俱舍论》卷九说:“如是中有,为至所生,先起倒心,驰趣欲境。彼由业力所起眼根,虽住远方,能見生处父母交会而起倒心。若男缘母,起于男欲;若女缘父,起于女欲;翻此缘二,俱起瞋心。
  
  
  
  故《施设论》有如是说:時健达缚于二心中,随一现行,谓爱或恚。彼由起此二种倒心,便谓己身与所爱合。所憎不净泄至胎时,谓是自己有,便生喜慰。从兹蕴厚,中有便没,生有起已,名已结生。”
  
  
  
  但巴利释文把“甘塔拔”解释为“去到那里的有情”,其意思还是不够明确。于是,该经的复注继续解释,甘塔拔:通过相的出现,而指示将去投生之趣,而得名为‘去’的导致有(再生)之业的发生、转起,为甘塔拔。即正投生到那里的有情,因此说为‘去到那里的有情’。
  
  
  
  根据南传上座部阿毗达摩,一个有情在临死之时,由于生前所造作的善业或恶业成熟,会以业、业相、趣相的方式,呈现为临死者的临死心路的目标,该心路会缘取这三种目标的其中之一,即投生到与其成熟之业相应的趣中去。
  
  
  
  这段释文即解释说:因为临终时出现的相,指示了临死者即将去投生之趣,所以得名为“去”。与此同时也转起了带来再生的业,如是,“去”+“转起”=甘塔拔。于是,“去到那里的有情”,即是正投生到其投生之处的有情。
  
  
  
  然而,巴利语gandha的原意是香、气味,怎么可以解释为“去”呢?如果我们再参考律藏复注《心义解疏》,对gandhabba从巴利语法上的分析,其结果便水落石出:
  
  
  
  “甘塔拔:去到那里的有情,叫做‘要去’。Ta应作为dha(作,做)来解释。又或者通过相的出现,而指示将去投生之趣而得名为‘去’的导致有之业的发生、转起为甘塔拔,即投生到那里的有情,因此说为‘去到那里的有情’。
  
  
  
  现前即已去到,在此并非父母结合时,站在旁边观看叫做现前,而是由于业的运作,而使一个有情在那个地方出生,即是只住于结生之前,根据趣相等目标(所缘),而投向再生的意思。”
  
  
  
  在巴利语词源学上,dha有时可以作为ta来解释,于是,gandha便可解释为ganta(去到),而gandhabba也可解释为gantabba(要去,应去到)。
  
  
  
  所以,本经中的gandhabba,是由词根√gam(行,去)加上后缀tabba构成,它并不作gandha+ava+a解。
  
  
  
  如此,它既不是北传佛教所解释的“寻香行”、“香阴”等,也不是所谓的“中有”。这里的gandhabba,应解释为“去到那里的有情”,即随其业力,投生到该投生之趣的有情众生。
  玛欣德比库 开示于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2011年-7月-1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