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火车站的“错别字”存在了69年,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5 09: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打江南走过……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郑愁予)。人这一生总要去往很多的地方,路经很多的码头、渡口、机场和车站,就像这首诗里说的意义,我们终究只是过客,最终还是会驶向未知的远方。“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这首《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是谭嗣同在甘肃兰州和官员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之作。兰州自古也称金城,自古以来就是西陲边地,有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哀伤。



近代以来,随着“陕甘回乱”和左宗棠的强势镇压,西北马家崛起,逐渐成为了西北各地的土皇帝,西北的马家军更是统治了甘肃青海等地几十年。兰州解放之后,新中国兴建了兰州火车站,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却是一个错别字,这是故意为之的吗?一、兰州火车站兰州是西北重镇,自从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金城郡之后,就一直有着“金城池汤”的说法,寓意着其城池坚固。而兰州而城自古以来也的确固若金汤,并且其地理位置险要,是西北边地的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兰州城在解放前也的确被西北的马家军经营的固若金汤,以至于彭老总在带领西北野战军进行解放大西北战争的时候,在兰州城下而已遭到了剧烈的反抗,而兰州之战的胜利也彻底的敲响了马家军覆亡的丧钟。兰州虽然是一座大城,其通火车的时间相对较晚。由于西北马家军把持了兰州几十年,兰州的城防虽然坚固,但是城市化建设却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才开始兴建第一座火车站,开始通火车。



而同时期的解放前的旧中国里,生于、长春、石家庄、济南、汉口等地早就遍布了火车道,并且建造了各种造型独特,极具风格的老火车站。济南火车站就曾经因为其是世界上保留的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火车站而出名,而且它还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没有之一。早在1907年,长春就开始建造第一座火车站,只不过那时候并不叫长春火车站,而是称为“长春停车场”。是日本人在长春的头道沟和二道沟之间买下了五点六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筑的。而老长春人喜欢将其叫做“头道沟车站”。张家口火车站(北站)也是建设的十分早,其始建于1905年,并于1909年8月11日就开始通车,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进行辛亥革命,还在满清政府的统治之下。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张家口火车站是由我国极为杰出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并建造的,这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的终点站,其意义不言而喻。兰州火车站始建于1952年10月,它虽然没有长春、张家口等火车站的辉煌历史和重要地位,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建设项目,兰州火车站从建成之初就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心。在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上,兰州火车站作为西北大地的重要客运中心之一,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在兰州火车站的站名上,则有着一个十分美丽的“错误”,兰州的“兰”字在汉语的书写上应该是上面两横要短,而最后一横要最长。可是在“兰州站”三个字中,“兰”字的最上面一横最长,最下的一横反而最短。六十九年来一直这样“错误”的立在火车站上。这是怎么一回事,是当初题字之人的故意写错的还是此人无意之中犯下的错误,并且一直没有纠正过来呢?二、题字人张邦彦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很多时候“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比如未来的“未”和末期的“末”,两个字十分的相像,就只是两个横之间长短的问题,然而两者之间的意思却绝然不同。“未”代表着希望和远方,而“末”则寓意着结束。类似于这样的关系在汉字中也不罕见,再比如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两个汉字更加的像,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竖折勾”部分那个“竖”的开头有没有伸出去。这样细微的差别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尤其是小孩和外国人等初学者们



但是,对于兰州站的题字,书写“兰州站”三个字的并不是不通文墨的不学无术之人,而是著名的书法家张邦彦,张家本就是名门大家,其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也十分的严格,在张邦彦1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临摹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了。张邦彦虽然不能说学富五车,但是其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有目共睹,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书法的热爱,经常拿起笔杆子挥毫泼墨,每天都在不停的锤炼着自己的基本功。新中国成立之后,张邦彦由于书法造诣颇高,也被请到政府工作,其先后在省政府和各个博物馆工作过,这样的工作经历对于他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张邦彦临摹的《武威汉简》则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古简临本中水平最高的作品。兰州火车站建设之后,张邦彦作为著名的书法家被请去给新站题名,应该说,这是书法家和兰州站双赢的一次合作。接到邀请后的张邦彦对于这次的题名工作十分的重视,因为这是兰州历史上的第一个火车站,意义重大,他也十分慎重和严肃的对待这次的题名之事。



三、有意而美丽的错误为了做好这次的题名工作,张邦彦也颇为下了一番功夫,他认真的研究了许多火车站的题名,想要寻找灵感。最开始的时候他甚至想要用繁体字去书写,因为这样写起来十分的霸气,而且繁体字也有一种别样的魅力之美。但是考虑再三,张邦彦否决了繁体字的方案,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人从旧社会中过来,本来就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甚至不少人还是文盲,他们连简体字都看不懂,更何况复杂的繁体字呢?而且繁体字也不符合当时推行汉字简体化的方针。为了突出新意,也为了加深影响,张邦彦决定从字的本身去着手。由于“兰州”二字都是上窄下宽的结构,为了使得两个字稍稍不一样,也为了一种书法的美观,张邦彦决定稍微的改变“兰”字的结构,将其最上面的一横拉长,这样就和“州”字简单的呼应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错误的写法,因为从书法的角度去看,这反而还是一种上下呼应的对称美。只不过,人们常常以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写法,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甚至一度呼吁将这个错误的“兰”字换掉。



当然,这也是非常不现实的想法。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字真的有问题,当地政府会通过审核并允许它存在这长达六十九年吗?小结:“一颗是枣树,另一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先生的名句,在许多人看来,如果是普通人去写这样的句子那一定是废话和凑字数,但是名家写出来就别有一种境界。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一些美丽的“错误”也只是通假字而已。兰州火车站的站名从张邦彦先生开始题字并最终立于高墙之上就这样一直错误了69年,许多人甚至为了看一眼这个全国唯一“错误”的站名而特意的坐火车前往兰州。但我们应该明白书法家故意而为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兰州站”,这种美丽的“错误”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也显得特别的生动和有趣,以至于在现在使其成为了著名的“网红”站名。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不断的提高和充实自己,并且应该有着一颗包容之心,要在学会欣赏文化和汉字的同时也能够海纳百川,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